分类目录归档:音乐

永远的春江花月夜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作者:谷世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名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典雅、端庄、祥和的神韵深受人们的喜爱。乐曲以委婉古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的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象,赞颂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名为《夕阳箫鼓》。此外还有《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称呼。浔阳是今天江西九江的古称,白居易在他的名作《琵琶行》中留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诗句。使浔阳这个古地名很有些名气。1895年这首名曲首次被李芳园编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一书中。大约在1925 年。上海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这首歌曲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定名为 《春江花月夜》。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多次整理改变,更臻完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全曲共分十段,除第十段尾声外前九段都有一个很富于诗意的标题,依次是:江 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声远濑、欸乃归舟。

中华大地壮丽多姿的山河,自古以来激发了无数音乐家们的创作激情,他们凝山水于丝竹管弦之中,以一首首优美的旋律抒发出对祖国母亲的深切热爱和赞美之情。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中国保留下来的古典名曲中,像《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流水》、《梅花三弄》、《阳春白雪》等情绪意境大多以静为主,像《十面埋伏》那样描写激烈冲突的曲目是不多见
的,这与我们的民族特点有关,与儒家的中庸学说提倡的中正、平和的修身养性之道有关,也与道家倡导的“返璞归真”“清净自然”的主旨有关。看过明代小说《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道,罗贯中笔下的隆中草堂正中有一个条幅上面写到“淡泊以明智,宁静而致远”表现了诸葛亮远大的报负胸怀和高洁的人品,同时也是封建时代很多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这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和人生追求,与《春江花月夜》一类作品的意境刻画,正是相吻合的。一直到现在人们所喜爱的也大多是那种歌唱性、抒情性强优美平缓的音乐,而节奏强烈的重金属、快摇滚的作品,听众范围并不广。

《春江花月夜》古朴典雅的旋律富于歌唱性,它将春、江、花、月、夜五种自然美景集于一身的细致传神的描绘启迪了很多后世词作家的创作灵感,先后有多种填词版本问世,使乐曲变成为可演唱的歌曲,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这首名曲更广泛的流传。下面就请欣赏由王健填词、彭丽媛演唱的歌曲《春江花月夜》。

(江楼上独凭栏,听钟鼓声传,袅袅娜娜散入落霞斑斓。一江春水缓缓流,四野悄无人,惟有那淡淡袭来薄雾轻烟。看,月上东山,天宇云开雾散,光辉照山川。千点万点洒在江面上,恰似银鳞闪闪。惊起江畔一只宿雁,扑楞楞飞过了江面的杨柳岸。听,清风吹来竹枝摇,摇得花影零乱,幽香飘散。何人吹弄,笛声箫声箫声笛声,和着渔歌自在悠然,欸乃韵远,飘向那水云深处,芦荻岸边。唯有那渔火点点,伴着人儿安眠。春江花月夜,怎不叫流连。)

由王健填词彭丽媛演唱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清丽委婉,音乐处理上依然是以静为主。而下面这首由张鼎盛填词,彭修文编曲,朱桦演唱的独唱、伴唱版本在意境上特别突出了静中求动,以展现月夜中一江春水浩荡奔流和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的景象,听来别有一番风味。

(江上明月升,江畔花如锦,江水浩荡,花影婆娑,明月照恋人,。白帆片片,渔火点点,春江景色多么迷人。啊,月圆花好,夜空宁静,江水奔腾波光 潋滟,江天一色,万里无纤尘。远山倒影,奇峰巉 岩,绰绰影影,好一派人间仙境。听!江涛呜呜,水鸟咕咕,春风呼呼。这声音就像那急流湍湍。花影疏疏,真叫人浮想联翩,徘徊踯躅。看,皎洁的月亮,稀疏的星星,在那纤云中穿行,碧空深邃无垠,破碎的月亮,回旋的涡流,江上的月亮多么迷人!圆月、春花、江潮、云影。构成如画美景,幽雅清新,悦目赏心,真叫人心旷神怡触景生情。)

“春江花月夜”最早作为一个篇目名称,相传最早起始于南北朝后期陈后主(即陈叔宝)的词作名,后来到隋唐时代有很多文人都有同名之作,而流传于后世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唐代张若虚创作的长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 江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全诗共 36句252字,充满诗情画意。

作为音乐作品的《春江花月夜》与文学作品的《春江花月夜》,虽然名称相同而实际在创作上并不存在相关联的因果关系,但在内容和意境上却有异曲 同工之妙。在韵味和品位上共同闪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品的光辉。

由上海作曲家徐景新编曲的女高音独唱《春江花月夜》,作品的意境令人想到朱门玉户灯火楼台的贵族之家,一位贵妇人眼望月色江天发出了心中的咏叹。

(啊!江上明月升,江畔花如锦,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 十九世纪末叶,西方的音乐艺术和音乐理论传入中国,中国的音乐家们将这种外来的艺术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在不停的探索中创作出很多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也先后被改编成木管五重奏和钢琴独奏 等形式。请欣赏黎英海编曲的钢琴曲《夕阳萧鼓》。

作曲家陈培勋以原曲为素材,原曲意境为基础创作了交响音画《春江花月夜》,管弦乐队细致入微的表现力和丰富多彩的音响为这首名曲增添了新的韵 味。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犹如一条长河,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一路上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又接纳百川而兼容并蓄不断发展壮大了自己。这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动态观念,既在继承又在不断发展改变和丰富自己。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来自遥远的过去,更在于它总是在使自己适应新的发展。《春江花月夜》以及中国为数众多的民间乐曲,一方面本身是一件活的文物、一件精
美的艺术品,同时又是极难得的创作素材,在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中显现出千姿百态。这正如一位美丽的姑娘,因不同的妆扮而仪态万方。雍容华贵也好。 清新明丽也好,质朴自然也好,素雅端庄也好,活泼矫健也好,它的本色不改,它的神韵依然,它将永远在人们的心头驻留,永远的光灿夺目。啊,永远动人的《春江花月夜》。

(同名音乐专题节目《永远的春江花月夜》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荣获1996年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三等奖, 1996年天津广播文艺节目评选一等奖。 撰稿:谷世乐  ,编辑:谷世乐、闫璞,播音:路芳,录制:高雪松,监制:王大方、郑永志)

编者附:

《春江花月夜》歌词:

江楼上独凭栏,
听钟鼓声传,
袅袅娜娜散入那落霞斑斓,
一江春水缓缓流,
四野悄无人,
惟有淡淡袭来薄雾轻烟。

看……
月上东山,
天宇云开雾散,
云开雾散,
光辉照山川,
千点万点,
千点万点撒在江面,
恰似银鳞闪闪,
惊起了江滩一只宿雁,
呼楞楞飞过了对面的杨柳岸。

听……
清风吹来竹枝摇,
摇得花影零乱,
幽香飘散,
何人吹弄笛声萧声?
萧声笛声,
和着渔歌,
自在悠然。
艾乃韵远。
漂向那水云深处,
芦荻岸边,
惟有渔火点点,
伴着人儿安眠。
春江花月夜,
怎不叫人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