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Uncategorized

金庸说的:几十年好日子是捡的,多了人类不配

六神磊磊读金庸

看标题,金庸老爷子倒没说过这样原话。

是我从他小说里总结出来的。

金庸的小说很会写人性,那么请问:人性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孔子说是好色。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真的聪明,一针见血。

但是我把武侠小说翻来覆去看了三十年,终于看明白了,好色只是人类第二大本性,人的第一大本性是另外两个字,健忘。

自己的痛苦,很快就忘记了;同类的痛苦,更快就忘记了。

世界各国皆然,哪怕是死人无数,也很快就忘了,再惨的记忆不过只能持续几年,撑死了几十年。

人身上什么没用的都能长,鸡眼、痔疮、阑尾、男人的咪咪,都能长,就是不长记性。

所以人这玩意,把“好色”和“健忘”两大本性连起来说,就是菊好忘痛、拔吊无情。

从《射雕英雄传》说起,一看你就会明白人类的尿性。

就在射雕正文故事发生百年前,大概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武林就发生了一次大屠杀。

姑且取个名字,叫做“一杀”。

朝廷的人屠杀明教,由大高手黄裳带队,杀对方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师姊、师妹、师姑、师姨、师干爹、师干妈。

对方也凶猛反杀,黄裳本人仅以身免,可他的家人逃不掉,“父母妻儿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事后,黄裳非常痛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姑且把它叫做“初代反思”。

他把这些反思都写进《九阴真经》里,告诉世人:千万不要因为无厘头的原因去杀人,我杀过,尼玛太惨了。

结果,后人就忘记了。

“初代反思”发生数十年后,江湖又掀起大屠杀,这一次是抢《九阴真经》,不妨叫“二杀”。

这次更惨烈了,“大家你抢我夺,一塌胡涂”“抢来抢去,也不知死了多少人。”

之前“一杀”时那么多人的痛苦,生死离别,无声泣血,以及幸存者黄裳的话,都成了狗屁了。

“二杀”搞得太惨,大家实在是杀累了,杀疲了,这才有了华山论剑。

血泊之中,新的大佬王重阳重新总结反思,史称“二代反思”。说白了就是几个字:

“日,咱真的不能再杀了!”

书上说,武林之中倒也真的安静了一阵子。可别小看这句话,那是流了多少血才换来这“安静的一阵子”。你要赶上了就是命好。

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天,王重阳一死,很快就有了“三杀”,对《九阴真经》等又开始你争我夺。

黑风双煞在杀,欧阳锋在杀,杨康在杀,杀杀杀杀杀。

这才有了《射雕》这本书,有了个大侠郭靖。

连郭靖都被杀得怕了,又开始深刻反思。这一章在《射雕》第39章,叫“是非善恶”,史称三代反思。

这一波反思仿佛又挺深刻了,连杀人无数的裘千仞都出家了,连最爱打架的周伯通都强行把练会了的武功忘了。九阴白骨爪也从世界上消失了。

而从反思的那一刻起,健忘也就开始了。

又过了几十年,来到《倚天屠龙记》,打开书时,你会感觉一阵恍惚:

卧槽又开始杀了?

这次可称为“四杀”,大家抢的东西变成倚天剑屠龙刀了。

书上的周颠有段话说得好:

“这屠龙宝刀号称‘武林至尊’,哪一个不想出全力争夺?于是疯子给酒鬼杀了,酒鬼给和尚杀了,和尚给道士杀了,道士给姑娘杀了……杀了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呜呼哀哉,不亦乐乎!”

一场大乱杀里,还有许多小乱杀。

谢逊乱杀:“辽东以至岭南,半年之间接连发生了三十余件大案……每一件案子都牵连人数甚众。”

巨鲸帮乱杀:“数十名无辜客商尽数抛入海中,又将七名妇女轮奸致死。”

海沙派乱杀:“去年在余姚害死张登云全家。”

殷素素乱杀:“杀害龙门镖局满门老幼数十口,其中自有不少是丝毫不会武功的。”

这一轮“四杀”的高潮,是六大门派大战光明顶。灭绝师太仅一战,就用倚天剑制造了无数人棍。

因为杀孽太重,死人太多,目击者张无忌陷入了深深的道德痛苦和绝望之中,甚至产生强烈的厌世情绪。他问:

“人人都有父母妻儿,你杀了人,他们的父母妻儿该多伤心?”

但熟悉历史就明白,杀人者早有了答案:

那就连他们父母妻儿一起杀了,不就结了?

如果再往后看金庸小说,翻到明代,你会发现轮回永无休止,还有五杀、六杀、七杀……七十杀、一百杀。

有个叫黑白子的狱吏,就劝明代大高手任我行:“等您老人家出来,普天下的男女,您要杀哪一个就杀哪一个,岂不痛快?”

反思是暂时的,屠杀才是永恒的。

所以才有了标题那句话,好日子是捡来的,因为人类太健忘了。

有朋友说:上个世纪的二战,死了7000万人,流血如海,白骨如山。这过去才不过八十年,怎么就尼玛都忘了?

事实上,我认为这话恰恰说反了。八十年不是太短,而是太长了。

八十年好日子,那是捡来的。以人类的尿性,八十年已经是极限了,忘却的救主早该降临了。

发现没,当年反战的小说,反战的电影,现在已经渐渐被骂成臭狗屎。

受害者已经是有罪的了,你没点问题人家为啥只杀你?

种族灭绝已经是可以理解的了,好汉嘛做事就得有点血性。

王小波曾说,三十年都是一个记忆的极限,过了极限的事就不记得了。更何况八十年?人类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该奖励自己杀一轮了。

当初华山论剑,王重阳等弹压着,武林中也不过才平静了一小会儿。

之前怎么说的来着,人的特点永远是八个字,菊好忘痛,拔吊无情。

说完整点,是老百姓菊好忘痛,野心家拔吊无情。

其实,人最大的健忘,还不是忘记历史,而是总忘了自己是个老百姓。

最可怕的不是疫情,是权力的无知与傲慢

作者:蒲海燕
很想说点什么,但又知道其实也说不了什么。前两日,消失N年的大眼突然冒出来发文《冷的冬,暖的歌,愿武汉人民早日坐在街头吃碗热干面》,推文一出,迅速10万+,评论区热泪奔涌,有网友惊呼:“大眼都可以说话了,是不是我们的世界快要正常了?”几小时后,文章被蟹。果然,大眼这类人才是应该严防死守的超级病毒;正腐防思享病毒的效率之高,依然是无与伦比的。

其实想想一点也不奇怪,这一切都只是新常态下的常态而已。

几年来,经数轮净化,网络早已被打造成了一片“清朗的天空”,正能量花朵之外早已寸草不生。

非常时期,除了用生命与病毒贴身肉搏的一线医务人员之外,最忙碌的人大约就是网上四处消音的网/监了。

近日所有的推文,除了煮旋律规定的样式和供百姓适当宣泄情绪的无关紧要的质疑外,稍有点价值的推文基本上都活不过3小时(最长大约5小时)。

可是,扑灭了质疑,病毒就自动消失了?扑灭了质疑,铁板钉钉的历史就自动隐去了?

随便翻翻两个月来主流媒体的报道,每个人都可以轻易梳理出疫情从出现到失控的整个过程;随便动用一下常识判断,很容易就能得出疫情是一场人祸的结论。病毒袭来时,知情的顶级专家忙着海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地方主政者忙着开两会铺设未来宏伟蓝图;相关部门组织10万人的大聚餐,展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壮观场景;警察忙着惩戒“造谣者”……消音后的武汉确实和谐了,但不懂政治站位的病毒却汹涌而至。当疫情失控,瞒无可瞒时,面对潮水般的质疑,官员、专家与各部门又开始竞相甩锅(刚刚看到网上一条消息:日本负责撤侨的官员因感染案例增加到20例而负疚自杀,不知真假)。其实,百姓对这样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

无论官员还是专家,各自鸣冤叫屈也并非毫无道理。多年来,在维稳思维的主导下,各级官员一遇到有可能冲击稳定局面的负面新闻,第一反应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捂盖子,打压舆论,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长期以来,这已成官场的基本套路。加上近年来不断强化郑智立场站位,各级官员害怕出事担责,宁愿做一个紧跟上面不犯郑智错误的庸吏,也不愿做一个有冒险精神开拓创新的能吏。一个“对上负责的”体质,官员必然是将主要精力用来揣摩上意,着力打造虚构的河蟹。这样的体质,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官员必定竞相推诿甩锅。
按理来说,拿着丰厚津贴的高级专家们,该比普通人具备更高的道德良知才对。但现有体质之下,道德良知并不是专家学者的必需品,只要他们研究了,建议了,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课题与论文的级别直接关联自己的学术地位。疫情发布与预警既不是职责必须,搞不好还要承担郑智风险(非典时期某专家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因此,良知驱动的行为远不如抢发论文来得安全实在…….
回顾最近几年来,核心价值观满街游走,各种整~风运动此起彼伏,尤其这一年来,“初/心使/命”教育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非但没能让众多官员捧出初心践行使命,反而让许多人与事现出了原形。特想知道,那一浪接一浪的思享郑智教育运动,究竟是进一步提高了人的思想觉悟,还是老式意思形/态的还魂让体质与人都变成一具具僵尸?细思极恐……..追问也只能到此为止。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每有灾难发生,这句话就会刷屏。可此时此刻,我只是想说:这样的抒情,除了肤浅还是肤浅,甚至连稀薄的鸡汤都算不上——本来岁月静好,为何搞到要人负重前行?是什么非得要83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冒着风险披挂出征?是谁让严重缺乏防护资源的一线医护人员以肉身抵挡凶猛的病毒?是谁让本可以欢度新春佳节的900万武汉人困守危城,让无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

短短几日,无数家庭离散,亲人阴阳永隔……官员们的无知与傲慢是这场灾难的最大根源!

疫情汹汹,有人在危难中勇敢逆行,有人在惊惧中夺路而逃;有人在困厄中拯救众生,有人用他人牺牲谱写自己的赞歌。浮世绘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意味深长。
每天看着不断攀升的感染者数据;目睹高效的网/监不断消音;看到宣/传部门开始精心塑造D的形象;旁观红十字会的无耻表演……看到不愿去一线的医生被开除并被终生禁止行医;17岁脑瘫儿被活活饿死;《在人间》的倩倩大年三十朝着装有妈妈的运尸车匆匆磕头……那些冰冷数据背后的破碎与消逝让人生出无尽的悲伤。这世间一旦停止正能量的抒情,那些华美的思享与杏念瞬间就溃不成军。
大年初二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思考着“回国?还是转去欧洲某免签国直至疫情结束?”  最终还是因为儿子要参加今年的高考而决定尽快回国。回国那天,异国机场的工作人员满脸戒备,问讯处的两个姑娘看到带着口罩的我们走过去,下意识后退两步,头微微侧过,神情紧张地回答我们的问题。那一刻,我深深理解了封城前夕拼命逃跑的武汉人;我从别人的眼中读懂了我们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做出这个决定,其实还源于一种信念:坚信灾难终会过去。以我们这个民族的韧性,无论经历怎样的苦难,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自我疗愈;但同时也深深担忧灾难过后的快速遗忘……人其实经常多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或许灾难过后,就该是英模报告团的全国巡回演讲了吧?百姓被英雄感动,历经苦难的土地上又长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 的周围,战胜了灾难,取得了伟大胜利。一定会有一批官员被撤职,顺便对非常时期爆出太多负能量的网络进行整顿清理……然后,我们朝着更伟大的目标迈进,正能量更足,国家更加厉害,百姓更加幸福。
直到下一次灾/难来临。
                            
一切从觉悟开始,惟有觉悟才有价值    ——加缪

“感恩节”后话“感恩节”

作者:龙烈生

“新教徒“与印第安人共享感恩食物。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的“感恩节”刚刚过去。这个“感恩节”,我既没有在朋友圈发“感恩”的鸡汤,也没有在微信群里转发富有营养的“感恩节”图文帖子。只是默默地跟家人吃了一顿“中西合璧”的“感恩节”晚餐。说它“中西合璧”,是因为它既有美式的火鸡,也有中式的“扒鸡”,还有家人自己擀皮、和陷现包的饺子。我对“吃”没啥讲究和研究,也暂时没有兴趣研究,自然是那个只会吃和说的主。本文要说的自然不是“吃”,而是这“感恩节”背后的文化现象。

本来没打算就“感恩节”说什么, 但是看了朋友转发的一篇微博《**:论感恩节》,觉得该说点什么。

过不过“感恩节”、怎么过“感恩节”自然是非常个人的事情。而且我也认为国内对“洋节”那么热衷,也确实搞笑。不过在“全民娱乐”和“全民经商”的文化背景下,为了“娱乐”或者“利益”,国人既然可以创造出“光棍节”这样的节日来,大家为了同样的原因,“创造性”地利用“洋节”也就可以理解了。再说,“崇洋媚外”的土壤从来就很肥沃,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如此。本文无意评说这些现象。

鄙人与这位微博作者素昧平生,而且这是我看到的他的唯一一篇微博。我是想说我对作者毫无成见。但是,我在这么短短一篇文章中看到了太多的成见、狭隘、自以为是,以及貌似理性实则极端的自大。而且,既然这个帖子都能够流到我的手里,应该说很多人认可并乐于传播其中的思想。我闲来无事,点评几句,希望对被误导者有所裨益。

原文:“所以我不会特别讲感恩这件事情,当然我也不会制止别人喊感恩,人人有自己的自由嘛!

但你们就不能换个时候?非要在美帝感恩节来说这个事?——感恩节主要指美国感恩节,此外加拿大、埃及、希腊等国家也有类似节日,总共不到十个国家。

当下国家的竞争本质是文化的竞争,所以在美帝过春节、贴对联、包饺子、扭秧歌之前,我是不会理会它的什么劳什子感恩节的,因为节日承载着文化、传递着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甚至思想,背后有很多东西。“

我前面说过,我对国人的“崇洋媚外”向来是不以为然的。我也不认为国人一定要过“感恩节”。但是,难道国人需要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凡是带有美帝文化色彩的东西,我们都要反对?” 近100年来, 美帝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进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确实,“节日承载着文化、传递着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甚至思想,背后有很多东西“, 如果这种文化、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和谐美好的,为什么要拒绝?难道继续在文化上闭关自守,那些落后的、自私的、狭隘的东西会自动消失,国家会更有竞争力?知道国内现在“反美”有相当的市场,但是很多人似乎还停留在100多年前就被革命导师批评过的“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的做法那个层次。

那种以美帝不过春节,就不理会”感恩节“的傲慢,更是让人觉得实在肤浅。在美帝,人们可以随便庆祝春节,没有人认为那样会降低美国的国家竞争力。很多美国人可能会不理会春节,但是没有哪个是因为中国不过美国的”感恩节“什么的。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不应该也不可能被一个”洋节“摧毁。一个兼容并蓄,取长补短的国家和民族,才是自信的、有前途的国家和民族。

美国总统川普2018年“感恩节”前大赦两只火鸡。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美帝在感恩节会由总统亲自赦免一只火鸡,安排这个幸运儿到动物园颐养天年,然后大吃剩下的火鸡——你不觉得滑稽吗?

吃就吃,装什么装啊!

杀人都麻利得不行不行的,赦免一只火鸡有意义吗?”

这是一种仪式,而且有相当的宗教色彩。这个仪式本身存在的时间不长,大概从 JFK 算起吧,但是它代表一种已经存在很长历史的宗教意义上的宽容。这种仪式本来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任何仪式,特别是宗教仪式,在外人看来,或许多少有点荒缪、怪诞或者滑稽,不能用逻辑来解释。但是如果对每种自己不理解/认可的宗教仪式,都采取这么一种取笑的方式,说得简单一点,是无知;说得严重一点,可能会自找麻烦。“火鸡”属于北美本土的生命力旺盛的动物,后来成了美国”感恩节“的象征,代表着丰收、富裕和多产。这个历史比“赦免火鸡”的历史要长很多。其实”火鸡“在这两个场合的象征意义已经不一样。一定要把他们混为一谈,就是钻牛角尖。

原文:“而且感恩节的由来充满了血腥暴力、恩将仇报、欺骗反噬等等罪恶。

传说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然后,然后印第安人就接近灭绝了,现在只是呆在保留地内仰望星空、缅怀祖先。“

这段文字极其煽情。

首先得承认,美国新教徒/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贩卖黑奴,是美国白人的两大原罪。美国“新教徒”确实对印第安人忘恩负义。但是,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血腥的历史。历史无法重来,更不会停留在原点。每个民族都需要背着自己的历史包袱负重前行。

1621年那个秋天, 刚刚经历过丰收的喜悦的“新教徒”,对印第安人的感激是真诚的。但是“新教徒”首先感谢的是“上帝”。 “新教徒”规定他们船只靠岸的那天,是感谢“全能的上帝”的“圣日”。“感恩节” 那时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1863年,在林肯任内,“感恩节”才正式成为联邦节日。后来才逐渐加入了“世俗感恩”的成份,被人们应该用于生命中、生活中的感恩。”感恩节“的世俗化, 多多少少也代表了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大屠杀的忏悔。如果不理解其宗教背景这一点,就把“感恩节”生搬硬套地跟对印第安人的感恩捆在一起,那不是“有文化”的体现。

那么,”印第安人大屠杀“到底是怎么回事?

图片来自网络

简单地说,“新教徒”定居者越来越多,不断的扩张,导致了印第安人越来越不满。终于于1622年大爆发。 史载,1622年3月22日,星期五,印第安 Powhatan 的勇士们,在没有携带任何武器的情况下,来到“新教徒”的定居点,向他们兜售啤酒,火鸡,鱼和水果等商品。这些Powhatan操起任何可以攻击的工具做武器,杀害了他们看到的英国定居者中所有男人、女人和孩子,不分年龄。估计当时约1/4 的定居于弗吉尼亚殖民地英国人被杀害。后来… 大家都知道了。400年前的英国人也不是什么文明人,但是来自一个教育和科技都要发达很多的地方,”土鳖“印第安人自然不是对手。

“感恩节”不是为了感恩印第安人而设计的。“新教徒”只是在感谢上帝之余,顺便感谢了印第安人。“新教徒”后来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是生存竞争的结果,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而且只要人类没有灭亡,就还会发生。“忘恩负义”也是人类的通病,既不是“新教徒”所特有,且与“感恩节”没啥关系。所以说“感恩节的由来充满了血腥暴力、恩将仇报、欺骗反噬等等罪“, 没有任何根据。

现在的“感恩节”虽然仍然保留当初的宗教含义,但是已经大大地世俗化了。它在宣言一种“感恩主义”,鼓励人们感恩那些在自己生命中、生活中有恩的人。微博作者认为“感恩并不是一个值得强调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太普遍了“, 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真正懂得感恩的人并不多。放眼一看周围:把亲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把朋友的付出,视为感情投资;把同事的付出,视为等价交换…

再看看世界其它地方:你对我好,是你欠我的;我怼你,是你活该…

“感恩应该是一个值得强调的概念, 因为我们确实做的不够”。我们不仅要在“感恩节”这天强调,更要在平时强调。我不担心我的孩子上不上名校,我只担心他两件事:身心是否健康。”懂不懂感恩“,在我看来属于心理是否健康的一部分。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费城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