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读历史系列
标签归档:吃货读历史
吃货读历史系列 第五章 馒头:穿越来的故事
作者:
吃了“乱炖”,喝过“鸡汤”,汤足饭饱,神清气爽,我们也凑热闹,玩个穿越。
穿越之前,伸伸腰,踢踢腿,做点准备活动。真正的吃货是好吃好做好学,人称“三好吃货”。前两章都是讲宰相的故事,那么宰相是神马?“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西汉宰相陈平语),一句话,是对皇帝(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事实上,宰相,只是中国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作为一个真正的正式的官名,“宰相”只在宋辽对峙时的大辽出现过!宰相的正式官名跟随朝代的更替,曾经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等多达几十种官名。比如,热播的芈月传里有个宰相樗里疾,他在当时的正式官名是左丞相;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赵普,他当时的正式官名是门下侍郎、平章事。宰相的权力也随着朝代轮替,中央集权的强化,黄鼠狼给鸡拜年,一年不如一年,到了清朝宰相的名字又臭又长,变成了皇帝的高级跟班。之所以搞出这么多花里胡哨儿的名字来,估计是皇帝老儿闲得慌,一朝天子一朝臣,人要衣服马要鞍,找些文邹邹的人,来玩个川剧变脸,彰显新朝新气象。好在我们也不是历史学家,折磨多名字,记住了也没啥用,还不如记个菜名,餐馆点菜多实惠。再说,宰相多好记。
古往今来,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风流史上,真正能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宰相,偶以为有两位:丞相诸葛亮,宰相刘罗锅。前一位是他太有名,从小到大他出现的次数太多,你没法记不住;后一位是满大街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加上有个逗哏的和中堂,耳朵被动长茧,你无奈只有记住。现在都喜欢八卦,偶也来和大家八一八(偶不用扒,那字老让人联想起扒粪,八字吉利又简单,耶)他俩的八卦,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完成了求知欲。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八八孔明诸葛亮。诸葛亮,山东琅玡人,没错就是琅玡榜的琅玡,后迁居南阳。琅玡,是古地名,秦朝统一全国后,设琅玡郡,为三十六郡之一,现今属于山东临沂。琅玡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家,就是指琅玡王氏,魏晋南北朝顶级士族,白金贵族俱乐部成员,家族中当过大官、成家成名的乌泱乌泱的多了个去,王羲之、王献之就是琅玡王氏中出名的两个。以后偶会详细聊聊王氏名人。神剧琅玡榜是描述南北朝南梁年间的事,因此琅玡榜、琅玡阁肯定不关山东琅玡鸟事,好在安徽滁州有琅玡山,想必是琅玡阁所在。好了,赶紧绕回来八卦诸葛亮。史载诸葛亮是也是美男子,长得比当下台湾省的猪哥亮至少高十八个档次之多。但是,他的妻子奇丑无比,《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偶读完此段,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美男子娶个黄头发黑皮肤的丑女好难,娶了丑妻,被时人取笑而镇定难上加难,扬名立万,衣锦还乡之后,不负糟糠之妻,难难难!真是天下第一极品帅锅好丈夫也。偶小人之心度君子大肚子,斗胆猜一下,诸葛亮娶丑妻的几个原因:一,地域歧视。外来户搞不过坐地户,外乡人受尽白眼,不好找媳妇;二,不是高富帅。南阳耕读,凤凰男一枚;三,人力资源。未来的岳父黄承彦人脉深厚,属于领英(Linkedin)里朋友超多,微信里刷爆朋友圈的牛人,还与官联姻,万一没有人三顾茅庐,岳父就是最好的备胎。四,有可能黄承彦考验自己,黄头发兼黑皮肤,这基因得多强大才有?!五,我不入地狱,谁下地狱,从基因改良出发,为人类进化做贡献。六,黄承彦家居沔阳,沔阳三蒸是诸葛亮的最爱(此处偶哈喇子流了一地)。汗,最后一个理由属于满嘴跑火车,因为沔阳三蒸据传始于元末明初。偶在想,三国时毕竟信息太闭塞,没电视,没网络,如果诸葛亮活在当下,著名的音乐家、发明家、演说家、散文家兼湿人兼帅锅,一定有多少女孩纸举着牌子高喊,“亮哥,亮哥,我爱你!”,他能否糟糠之妻从一而终,真要打个问号。偶灵光一闪,连他的粉丝团名字都起好了—-凉(亮)粉!
诸葛亮还是个发明狂人,八卦阵、孔明灯、孔明锁、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等都出自他手。据说木牛流马驼一年的粮食每天能行二十里,且能够在崎岖不平的蜀道上行走,关键是这东东不吃不喝,不拉不尿,绿色环保,百公里油耗为零,无噪音无污染,放在今天,绝对属于热销环保百度排名交通工具第一。肿么好的交通神器,为啥木有传下来拧?吃货还是要说吃,关于诸葛亮的其他发明都可以装清高,翻眼皮,但是他发明的有个东东必须肃然起敬:馒头!据《诚斋杂记》记载“孔明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则出兵利。孔明杂以羊豕之内,以面包之,以像人头。此为馒头之始。”诸葛亮南征孟获,南蛮之地,瘴气湿重,当地有用俘虏首级来祭祀神灵祈求保佑的传统,诸葛亮宅心仁厚,改用馒头祭祀,当时称为蛮首,后演变为馒头。三国志也有这样记载:“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静境内丰熟。’亮曰:‘我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由此一个伟大的发明诞生。当然也有人说,馒头不是诸葛亮发明,在他之前就有馒头存在了。偶很是好奇,馒头如是南征孟获的杰作,何时传到北方,成为北方人的主选面食,不论怎样,馒头不分大小,饮食不分主次,人不分南北,馒头已经成为吃货们不可或缺的一道面食。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乘坐“时光隧道”号高铁,从三国直穿大清帝国。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山东诸城,一个三代官宦世家的刘姓大宅里诞下一男婴,取名刘墉。五年后,他的父亲刘统勋高中进士,一路高升,官至宰相;数十年后,他以官二代,恩荫举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进士及第,也步入仕途,最后官至一品。他生在太平盛世,死后褒奖箩筐,与纪晓岚、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后世称其“宰相刘罗锅”。不过,刘墉倒也没有电视剧里那样伟光正,史载他不算罗锅,为官也有不少闪失,遇到和珅“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没有蛮干大干快干,也没有大智大勇斗和珅。与他老子刘统勋相比,其从政能力属于清汤挂面,中规中矩。偶查阅一番,没有找到刘墉有关吃的轶闻,吃荔浦芋头乃后人杜撰。虽然如此,还是有吃货嗅出了商机,网上查现在有刘罗锅煎包加盟热卖,号称刘罗锅发明此包,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吃货有文化。
(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
吃货读历史系列 第四章 一个屌丝的逆袭
作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家鸡翼大,飞不及鸟。
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腾达。
文章盖世,孔子厄困于陈邦;
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
……
呜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
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民间另有吕蒙正《祭灶诗》一首,流传甚广:
一碗清汤诗一篇,
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
乱世文章不值钱。
(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
吃货读历史系列 第三章东北乱炖:宋朝宰相吃货多
作者:
(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
吃货读历史系列 第二章 东坡肘子:吃货们的狂欢
东坡肘子,一道哈喇子直流的美味,周星星一边吃一边一定会说,嚓,为什么不叫西坡肘子,南坡肘子,北坡肘子?偶只有不屑地套用他的话回复:凭你的智慧,我很难跟你解释。
百度一下,度娘这样说: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制作的传统名菜。它有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 ,东坡肘子汤汁乳白,雪豆粉白,猪肘肥软适口,原汁原味,香气四溢,配酱油碟蘸食,滋味尤佳。 有人称其为“美容食品”,外宾赞颂它可列入世界名菜。
有关东坡肘子的由来,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苏东坡本人所创,一是苏的妻子王弗制作。谁首创无所谓,反正“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如果苏学士地下有知,一定会说,当然是老婆领导大人了,西谚有云:Happy wife,happy life!何况苏学士真的对妻子情深意切,有词为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不仅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而且是美食家。他词开豪放一派,与黄庭坚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的散文著述颇丰,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他擅长书法,为 “宋四家”之一。学而优则仕,他当过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虽然放贬过,但大多也是知州一类的地厅级以上的大官,这样一个风流才子官人,放在当下,一定是女孩子穷追不舍,不管是28岁还是82岁,这样的人有才有权又会做饭,马中赤兔,人中极品呀。且慢!当下是个看脸的社会,苏东坡的长相实在不属于好看,他的妹妹苏小妹作诗为证: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门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啥意思?额头扁平,一副马脸,眼距太远,一句话,五官比例严重失调!这样的哥哥你要不?比起宋太祖玉树临风,苏学士只能读不能看,属于有声读物类。偶恶毒地联想一把,为啥苏东坡被接连放逐,一个原因是长得不好看,当然长得难看不是你的错,但是 你长得不好看,又说话不好听,那就哪没人你哪呆着去,专门找人烟稀少的地方让他呆着。
一般人被放逐,心灰意冷,锅碗瓢盆都懒得动。吃货,特别是真正的吃货不会,他们会牢记孟子的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苏东坡就是这样每天念三遍激励自己,广寻食材,因材而作。比如,他被贬黄州,面对“滚滚长江东逝水”,东坡种田(东坡居士由此而来),一边念叨“浪淘尽多少英雄人物”,一边琢磨把当地“价贱如粪土”的 “黄州好猪肉“变成美味佳肴,功夫不负吃货人,东坡肉由此而生,名扬天下。苏东坡的可贵之处不但会做会吃,还会写,为天下吃货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每当夜深人静,肚子呱呱乱叫时,吃货们读到这些诗篇会浑身充满了力量,哈喇子流了一脸,节操碎了一地!
这里节选一二,荤素搭配,请吃货们欣赏:
猪肉颂: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竹笋肉 :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河豚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豆粥 :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宋朝是一个吃货辈出的朝代,文人骚客不但会吃,还喜欢写,很多都是居家吃货好男人,苏轼苏东坡只不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者明的吃货模范。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六个也是吃货好手,比如苏轼的老子苏辙有一次晚上吃粽子,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但是在砚台的四周,残留下不少的糯米粒,他老人家意犹未尽地用嘴巴去舔,结果可想而知;史载,王安石对饮食不感冒,但他对当时一种叫羊签肉的东西痴迷,每顿必吃,也可以划分到另类吃货去。宋代上至皇上,经士大夫文人骚客,到普通百姓,都是吃的行家里手。据史载,宋神宗时御厨的记录是“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猪肉四千一百三十一”。宋徽宗赵佶绘画的《文会图》,就描绘了宋代士大夫的“舌尖上的盛宴”《宋会要辑稿·后妃》记载,宋高宗的老娘韦太后被金兵俘虏到北国近二十年,后来宋金议和,高宗见了老娘,鼻涕一把泪一把,问她喜欢什么,韦太后神回答,好久没有喝家乡酒了,高宗急命临安府每月供奉皇太后法酒一石五斗,法糯酒一石”。有好食物,也要有好馆子 ,宋朝 “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梦粱录》)。《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一百余栋楼宇房屋,其中可以明确认出是经营餐饮业的店铺有几十栋。
偶小时候读过一本西湖民间故事的书,里面就介绍了一种叫“油炸桧”的小吃,传说精忠报国的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背靠背地粘在一起的面人当作秦桧,给改做成为两根面粘在一起,放到滚油锅里炸。人们都管它叫做“油炸桧” 。 再后来这个名字被简化为”油条“,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火腿、东坡肉、涮火锅、油条、刺身、汤圆这些都始于宋朝。而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复杂的烹饪技术,也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
吃货的问题是聊起吃就忘了正事,我们刚才说到唐宋八大家,哪八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有童鞋说老是记不住怎么办?怎么办?凉拌!如果你是吃货,菜名一定要记住呀,如果你学历史,人物应该记住呀,这是脑力活。不过,吃货也会有吃货的办法把他们记下了,这就是:韩愈柳宗元,爱好吃汤圆;苏门三学士,巡视在(洵、轼、辙的谐音)菜园;曾公(巩)王安石,儿孙大团圆!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玩穿越,宋朝是个好去处。穿越有风险,穿前要谨慎!
(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
吃货读历史系列 第一章 吃喝定天下
作者:
前言
历史是人创造的,也是吃货创造的。
历史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调侃的。
在吃中学,在学中吃。如果历史是一味佳肴,不吃都很难。
一日三餐始于宋朝,我们的吃货学历史就从风花雪月的宋朝开始 —
第一章 吃喝定天下
(经作者授权转载,文字和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