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美国

震荡与思考:一份在中美缝隙中的城市观察

Reading Time: 2 minutes

罗雨翔

01

中国与美国

研究生毕业后,我在纽约市政府工作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职场新人和外国人的双重身份令我对纽约市政的一切都感到无比稀奇。

“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是托福考生的共同阴影。如果让初到纽约的我回答这道题的话,一定会失语,因为纽约的“怪”让我哑口无言。在这座超级大都会里,地铁系统竟然可以如此的脏乱差,并且市长和州长还会互相“甩锅”推卸责任;“街道办事处”会定期和社区开会,将居民对明年政府投资的建议反馈到规划局和预算局,成为政府决策的一部分——小到要求多放一个垃圾桶,大到解决房价高的问题;在建设大型项目前,政府官员、开发商和专业人士会拿着图纸来到老年中心向普通市民做汇报,然后被民风剽悍的纽约民众骂得狗血淋头……

纽约市预算局的员工工牌
纽约市预算局的员工工牌

其实,在走出校门前,我的研究重点是中国的城市发展:毕业论文研究的是深圳的城市更新机制,暑假实习是在国内的规划院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的学术项目探讨的也是中国小区的运营。中国的城市发展轨迹令人着迷,除了千变万化的市场和环境因素造就了百花齐放的格局之外,一些文化因素——尤其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方式——或许从更深的层次决定了中国城市发展的轨迹。

然而, 出于机缘巧合,一心想要钻研中国城市的我反而在大洋彼岸的纽约成为了“公务员”。不过,或许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横向对比和观察不同制度环境下城市发展规律的机会。作为一颗北美政治机器上的“小螺丝钉”,我一边做着老板下达来的任务,一边抱着田野调查的心态观察着美国大城市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一位在纽约打拼了多年的前辈曾告诉我:

“哪怕你的工作只是扫描发票,你都可能从发票的信息里渐渐窥见整个行业甚至是社会的底层逻辑。”

于是,我把工作中接触到的琐碎资料和无足轻重的数据视为理解美国的蛛丝马迹:对公园的投资预算如何揭露官员的政治偏好?居民反馈给预算局的建议到底会不会真的被落实?纽约计算房地产税的诡异公式背后体现了何种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制约关系?……

美国“公务员”的薪资不高,但胜在清闲。于是我用空闲时间将对美国城市的猎奇观察都记录下来,作为我的不成熟研究。我发现,这里并非理性至上——政策的制定充满了人情世故,尤其是每到关键决策点,大人物们的“戏”往往就特别多;民间和政府也并非泾渭分明——越是重要的城市发展项目则越是充满了私人资本和公权力之间的暧昧关系;纽约政府也有自己的“城投公司”,它总是冲在招商引资的最前线,并且闹出过近几年来政商关系界的最大丑闻……

所以说,对于在美国城市体系中打拼的外国人,逐步深入政治生态的体验,其实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纽约中央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

02

建筑与经济

当年考大学时,在好友的影响下,并不知道建筑学为何物的我信誓旦旦地报考了建筑专业。大学最后一年毕业设计调研期间,我在青年旅舍偶遇了一位学经济的大叔。他在听了我的研究课题后说:

“我觉得你应该读一点经济学。”

于是,一场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自我“搏斗”拉开了序幕。在哈佛大学期间,我主修城市设计与规划相关的课程。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主修区域经济发展时,我被社会科学这个对我来说全新的领域蹂躏着。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最关心的议题,是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是如何合作的问题。建筑学和规划设计可以帮人去构想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经济规律与政策制定则能指引人们去撬动资源、将理想变成现实。无论是中国的城市发展也好,还是美国的城市治理也罢,最棘手的问题通常都是各种合作问题:当人们有着各自的目的和能力时,我们如何设计出一套巧妙的方法,让看似目的相悖、能力相差悬殊的人们可以向着对各自都有利的共同愿景前进?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在我刚搬到纽约时,每天傍晚只要有空就会去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散步。那儿与曼哈顿仅一河之隔,华丽的天际线、充满活力的水岸设施与郁郁葱葱的植被共同打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景观。但更令我感到启发的是这座公园的财务运营模式。

当年,纽约政府在决定花天价建设这座大型滨河公园后,要求公园的运营必须做到财务自持——即后期运营不能再花政府的一分钱。于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了多方利益后想出了一套“狡猾”的解决方案:在公园里划出地块用来做地产开发,并用开发赚得的钱支付公园的运营费。公园的运营质量越高,河景房的价值就越高,赚得的公园运营费就越多,良性循环。如此一来,政府省了钱,普通市民得到了超一流的公园设施,富豪们得到了价值连城的风水宝地,三全其美。

地产项目(橙色地块)为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提供运营资金
地产项目(橙色地块)为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提供运营资金

算经济账和制定政策虽然不是像建筑设计那样的“创意行业”,但它们也可以是充满创造力的。我在学生阶段的研究中发现,广东地区以宗族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以及其衍生出的村集体社会结构其实是理清城市更新经济账的重要一环;大规模的建筑工程之所以得以破局,依赖的是当地文化与制度交织出的复杂关系网。现在,我在美国以注册规划师的身份参与了20多座城市里的地产、基建以及公共空间项目,除了同样体会这边的人情世故和政治因素对项目的决定性作用以外,更是发现了经济和制度的神奇。

或许,一座更好的城市,需要巧妙地利用社会和文化赋予的资源,并大胆地对它背后的经济和制度框架做优化。

03

奇观与日常

人的旅行习惯可以被分为“奇观”导向和“日常”导向——有的人喜欢去各种名胜古迹“打卡”,有的人则喜欢连续几天都光顾同一家路边摊,并把菜单上的不同口味吃个遍。

奇观与日常是任何一座城市活力的一体两面。提到纽约,很多人会想起电影里的摩天大楼、华尔街的金融巨鳄以及百老汇的歌舞升平——这些都是彰显纽约魅力的奇观。不过,有时候,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元素也可能是反映一座城市本质的关键。

新冠疫情期间,纽约最普通的城市元素之一——街道——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政府因为无法落实让市民居家隔离的政策,因此不得不转而思考如何让坚持外出的人们可以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减缓病毒的传播。于是,纽约市政府推出了两套以街道为锚点的“抗疫”政策。一是将部分马路封锁,不让机动车进,专供行人和自行车当成额外的公共空间使用;二是允许餐厅在一些人行道和马路边缘的空间搭建就餐区,让顾客可以在空气对流更好的户外空间吃饭。

于是,原本再普通不过的街道,通过人们对于空间的想象以及政策创新成为了疫情期间充满活力的奇观;而纽约这套政策背后的本质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权力结构和市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疫情结束后的今天,许多人行街道和户外就餐区依然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这座城市里新的日常。看着这一切的发展,我感叹道:

“原来我们的城市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
纽约疫情后保留下来的开放街道和马路就餐区
纽约疫情后保留下来的开放街道和马路就餐区

行走在疫情期间的街道上,我开始构想着将纽约的种种日常和奇观——以及两者间的相互转化——写成一本书。小到一个公园长椅和公共预算的注脚,大到对网约车的监管摩天大楼的规划,这些元素除了可以体现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貌以外,还可以解释纽约城市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于是,我从公园、社区、交通、地产以及政府这五个方面出发,写下了25个以案例为主的图文短篇故事。

《创造大都会》| 上海三联书店 | 后浪
《创造大都会》| 上海三联书店 | 后浪

在这些章节中,我分析了纽约最“网红”的高线公园(High Line)是如何依靠民间力量诞生的;探讨了纽约超大型住宅小区是如何让投资方在短短的3年内蒸发掉了36 亿美元;研究了为何民主政治导致一条机场快线好几十年都建不好;揭露了全美最大的私人地产项目——哈德逊广场(Hudson Yards)——是如何依靠投资移民的钱建成的;以及讲述了纽约修改自己城市宪章的故事……

在写这本书时,我感觉自己既像是个举着小旗子提醒游客拍照的导游,又像是个每天傍晚坐在巷子里侃大山的老人。这25个相互独立的章节可让读者随意地跳着阅读,就像是初来纽约的游客体验这座城市的各个碎片一般。但将这些故事串在一起之后,你所感受到的则是这座大都会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在这里生活久了之后才会慢慢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

从我第一次根据在纽约政府的工作经历写下关于社区花园背后政治斗争的短文至今,已经过了快七年。在这段时间里,纽约以及整个世界似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几经革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读公众号了吧)——一切都变得更加碎片化、即时化。

我认为这些趋势实际上挺好的,因为碎片化的信息或许反而能够帮助我们更广泛地拓展视野,了解不曾熟悉的国度、领域和生活。带着对中美之间、建筑和经济之间以及奇观与日常之间的种种震荡和思考,我将这些关于纽约的故事合集称作《创造大都会》,因为这些故事本质上讲述了一座城市如何持续不断地进行创造和革新——这个过程既充满了闪光点,又伴随着阴暗面,但总是推动着永不停歇的前进和探索。希望这本书能让读到它的人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感受到“原来我们的城市还可以是这样的”一种希望。

何清涟:台积电美国建厂阻滞竟是因为DEI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何清涟

台积电于2020年5月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厂,2021年11月宣布在日本设厂,但日本厂后发先至,于今年2月24日正式落成,成了台积电海外扩厂的第一家。而几年前成呼啸之势的美国亚利桑那建厂,不仅第一家再度推迟,第二家更是纸上谈兵。美国媒体纷纷报导这家全球最大晶片制造商及其在拜登提振美国制造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再次遭遇挫折,进一步打击了拜登政府推动在美国本土生产关键零部件的计画,对于合作迟滞的原因,仍然是重复数年以来的老调,如果不是今年3月7日The Hill登载的那篇《DEI废除了CHIPS法案》(DEI killed the CHIPS Act),美国朝野连什么是真正的阻滞原因都不敢面对。

美媒重复唠叨台积电美国建厂阻滞表层原因

先简单解释一下何谓,Diversity-多样性;equity-公平;inclusion-包容性,缩写为DEI,这是美国如今新身份政治的核心理论,但不能按照字面简单理解,以为是针对所有种族与人群的公平包容,而是针对所谓「受害者」曾经的「受迫害」经历,在政府、军队及学术部门甚至企业的升职竞争中甚至司法中优先考虑。概言之,美国左派的新身份政治,是按照受害者理论构建的一个按身份赋权的等级金字塔,谁是最大的受害者,谁就居于顶端,从2020年以来,这个身份金字塔的成员从BLM、穆斯林、女权增加到lgbtqi+,等级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女权现调整至最后。

关于台积电在美国投资不顺,美媒翻来覆去说了好多原因,2023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综合各种资讯,发表一篇长文梳理了各种原因之大全,比如台积电赴美国设厂在施工和劳动力方面遭遇「文化上的水土不服」,导致项目受阻;在工程发包方式上,美国和台湾岛内的方式明显不同,引发了许多摩擦;此外,台积电在美国一直难以找到足够多的熟练工来安装关键的精密设备,还一度从台湾增派了500名专家赴美协助这一阶段的工作,这曾引发亚利桑那州工会不满,指责台积电只想借此引进廉价外国劳工。媒体因此发挥说:美国工人无法象台积电工人那样辛苦高强度工作,台积电得考虑一下美国工人的习惯。

最新的消息是《华尔街日报》今年3月18日报导,除了重复此前强调的部分原因,只多了一条:美国官员和分析师称,台积电强调专案面临诸多问题并推迟量产时间,可能是一种谈判策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其能够获得的《晶片法案》资金的份额。

如果不是早于WSJ报导之前的11天,The Hill那篇《DEI废除了CHIPS法案》,恐怕外界还被媒体蒙在鼓里,对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晶片公司纷纷弃美不明就里—— BTW,这The Hill不是右媒,是左媒,但比《纽约时报》更关注现实,因此,这家媒体刊登这篇文章不是否定DEI的推行,仅仅只是指出在此事上推行DEI影响了专案的成功。

DEI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完全不相容

《DEI废除了CHIPS法案》的作者是迈特·科勒(Matt Cole),他是Strive Asset Management (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他在文章的开头就指出:尽管拜登政府最近承诺将最终放松对390亿美元CHIPS法案拨款的资金限制,以鼓励美国的半导体制造,但不到一周后,英特尔、台积电、三星都推迟了它们在美国各地晶片工厂的建设。原因是什么?迈特·科勒指出,就是晶片法案硬生生地嵌入了DEI的就业内容,作者指出,DEI是一种痴迷于身份的教条,以「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性」为核心,前一向谷歌按照DEI设计的AI大模型Gemini拒绝将「美国开国元勋」的肖像画成白人,成了美国著名的闹剧;但更令人担忧的是,DEI还感染了为从人工智慧到导弹等一切产品提供动力的晶片供应链,危及国家安全。以下是该文谈到的几条:「如何解释晶片制造商明显的忘恩负义(指不领政府承诺数亿巨额补贴的情)呢?在很大程度上,是对CHIPS法案中嵌入的DEI要求感到失望。《CHIPS》和《科学法案》的资金一直停滞不前。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这是因为《CHIPS法案》中充斥着DEI内容(原文称DEI Pork以表示作者的嘲讽之意),以至于它无法推动」。

企业经营者都知道,人力资本最基本的要求是资质合格,这是保证企业生存与赢利的基本条件,但「《CHIPS》法案包含19个旨在帮助少数群体的条款,其中包括在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首席多样性官,以及优先考虑与所谓的『少数群体服务机构』进行科学合作的条款。名为『机会与包容』的条款指示商务部与少数族裔企业合作,并确保晶片制造商『增加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对半导体劳动力的参与』。该部门将此解释为多元化的许可。其情况说明书声称,多样性『对于加强美国半导体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并补充道,『至关重要的是,这必须包括大量投资,为历史上服务不足的社区的美国人创造机会』」——简言之,企业雇佣的劳动力是否合规,不是美国拜登政府考虑的首要问题,让企业按照DEI原则照顾不合规的少数族裔优先就业是第一要务。

迈特·科勒指出,左派有很多要求,要求晶片制造商提交详细的计画,以教育、雇用和培训大量女性和有色人种,以及「参与正义的个人」(通常是法律上的「前科犯」)。他以亚利桑那州为例,在该州,「《晶片法案》中的DEI专案比实际晶片部分进展得更好。台积电沮丧地发现,由于公平是如此重要,人类最复杂技术的制造商必须依赖来自所有这些代表性不足群体的当地劳动力和学徒」,例如:晶片制造商必须确保雇用大量女性建筑工人,尽管美国建筑工人中女性的比例不到10%。他们还必须确保尚不存在的女性建筑工人和工程师的托儿服务。他们必须取消学位要求并制定「多样化的招聘名单政策」。对这个劳动配额制度,厂商必须制定计划,通过「与实地利益相关者密切、持续的协调」来完成这一切。在DEI理念的折磨下,台积电这些世界上最好的晶片制造商(包括英特尔在内)厌倦了成为《晶片法案》政治游戏中的棋子,只好「悄悄放弃了美国」。他们最后终于明白,政府的补贴只会在这些DEI项目一项项合规之后才一点一点地发放,企业的效率、速度根本不在DEI方案考虑之内。

这些问题只要去找厂商就会了解,但美国媒体不会报导,因为这会触怒当政的美国民主党,更何况美国大多数主流媒体就是DEI的鼓吹者与执行者。

台积电在美日两国建厂的遭遇说明什么?

台积电在美国亚历桑那州的建厂遭遇,实因《CHIPS》法案附带的雇佣条件完全不符合企业人力资本的要求。台积电在日本熊谷建厂成功的原因,无论是日本还是台湾媒体,都归功于日本政府几乎从零开始一路开绿灯,让中央到地方都以最快效率开始进展作业,比如,日本政府与企业紧密合作、资金补助到位及劳工品质出色,且日本在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上也具有优势,环环相扣让日本厂能够超车美国厂,提前到位。台湾中时评论干脆还加上一条,日本的成功模式突显亚洲在制造业的优势,欧美国家想要在短时间复制的难度相当高。所有评论未曾想到竟然是拜登政府的DEI政策成了最大的阻滞因素。

半导体工厂制造1块晶片需要400~600道工序,从材料、设备到代工生产,都建立在全球分工的基础上。对于厂家来说,必须使用技术熟练的技工,否则就会象郭台铭在印度遇到的情况:产品不合格率大大增高。The Hill这篇文章揭露出来的真相又简单又残酷:美国拜登政府强调要强化民主(国家)集团供应链,以与中国对抗竞争;但其戮力推行的新身份政治DEI理念却在拆自己的台:晶片制造技术进步很快,厂商竞争求胜的秘诀就是速度与效率,DEI理念考虑了新身份政治的特权人群众就业优先与权益保障,独独不考虑企业的死活。

中美、政治、经济、文化走马看花之简单比较

Reading Time: < 1 minute

Kevinl

老移民们就不用看了,给你们的孩子们看看吧。

中美两国,像而只都斗不败的公鸡,同时在很多问题上谁也说服不了谁。

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局面? 在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其文明发展历程、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以及经济模式的差异,成为国际关系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主题。中国以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而自豪,而美国则以其迅速发展的现代化与创新能力享誉全球。这两种文明不仅在历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而且在当代社会中,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全球事务。

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与文化交融,使得中美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愈加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这两种文明的异同,不仅有助于理解各自的文化根源与社会结构,同时也为国际理解与合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中国与美国的文明进行比较,包括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教育体系、民俗及国际关系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系统分析,旨在揭示两国在文化与社会上的深层次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两国间的互动与关系。

本问将首先介绍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接着阐述将采用的比较方法与框架,为后续章节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1.1 背景与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使得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变得愈加频繁。作为全球经济与政治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与美国的互动对世界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还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这种复杂的关系不仅反映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与价值观,也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其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特征。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家庭、社会责任与和谐。而美国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其文化则受到了多元化与个人主义的影响,强调自由、平等与个人权利。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中美两国在处理社会事务、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时,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方式和风格。

因此,深入比较中国与美国文明的异同,不仅有助于学术界对两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也对政策制定者在处理中美关系时提供了参考。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与竞争,从而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与实证数据等多种研究手段。具体而言,研究框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文献分析:通过对历史文献、学术论文和相关著作的分析,了解中美两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与社会价值观的发展脉络。

2. 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探讨两国在特定领域(如教育、经济、外交等)的实践与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对实际决策的影响。

3. 实证数据:利用统计数据与调查研究,分析中美两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从而为理论分析提供实证支持。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将力图全面、深入地揭示中国与美国文明的特点与差异,探索其背后的历史根源与现代意义。

第二章:历史背景

历史是文化的根基,文明的演变往往深受历史事件与社会变迁的影响。中国与美国的历史发展各具特色,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本章将从两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出发,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1 中国历史的深厚底蕴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与发展。以下将重点分析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2.1.1 早期文明与王朝更替

中国的早期文明始于黄河流域,夏、商、周三代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端。这一时期,农业的兴起与青铜器的使用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周朝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礼乐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规范化与文化的繁荣。

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秦始皇通过中央集权的建立,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文化的一体化。汉朝的繁荣则是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得丝绸之路的开通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1.2 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文化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唐朝的开放与包容,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使得中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宋朝的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则为后来的明清时期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历史中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事件,则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民族意识与现代化进程。尤其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2 美国历史的快速演变

美国的历史相对较短,但其发展速度之快、变革之多,使其成为现代世界的重要标杆。以下将重点分析美国历史上的几个关键阶段。

 2.2.1 建国过程与独立战争

美国的建国过程始于17世纪的欧洲殖民者在北美的定居。1776年,13个殖民地联合发表《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英国统治,独立成为一个新的国家。独立战争的胜利,不仅为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宪法制定提供了契机。

美国宪法于1787年制定,强调了三权分立与民主原则,成为全球民主制度的典范。这一时期,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开始形成,个人自由与权利的重视,深刻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文化。

2.2.2 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

19世纪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战争的结果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为废除奴隶制奠定了基础。此后,民权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推动了社会对平等与人权的重视,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

冷战时期,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塑造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格局。与此同时,美国的科技创新与经济繁荣,使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3 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与美国的历史背景对两国的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与社会责任,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社会关系。而美国的历史则强调个人自由与权利,培养了人们的独立意识与创新精神。

通过对历史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美两国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及其文化根源。这种历史的积淀,不仅塑造了两国的文明特征,也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三章: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习俗与艺术形式。中国与美国在文化传统上各具特色,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显著差异。本章将从核心价值观、节日与习俗、艺术与文学等方面对两国的文化传统进行比较。

3.1 核心价值观的比较

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塑造社会行为与人际关系的基石。中国的文化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美国则以个人主义为核心。

 3.1.1 中国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倡导和谐、礼仪与社会责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人的价值往往与家庭、社会的利益紧密相连。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使得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注重社会和谐与互助。

 3.1.2 美国的个人主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美国人相信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与成功的权利,强调自我实现与个人价值的体现。这种个人主义使得美国人在社会交往中更加直接与开放,鼓励表达个人意见与创造性思维。

3.2 节日与习俗

节日与习俗是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信仰与生活方式。

3.2.1 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通常与家庭团聚、祭祖和传统文化活动密切相关。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家人团聚、共享美食、互赠祝福,是这一节日的主要内容。中秋节则以月饼与团圆为主题,体现了对家庭团聚的重视。

3.2.2 美国的节日

美国的节日如感恩节、独立日、圣诞节等,强调个人与家庭的庆祝。感恩节是家庭聚会的时刻,大家一起享用火鸡大餐,表达对生活的感激。独立日则庆祝国家的独立,常伴有烟火表演,体现了对国家的认同与自豪感。

 3.3 艺术与文学

艺术与文学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3.3.1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京剧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强调笔墨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国画则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东方哲学对自然的尊重。

3.3.2 美国的文化输出

相对而言,美国的文化输出则以多样性与创新著称。好莱坞电影、摇滚音乐、乡村音乐等广泛传播,展示了美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了不起的盖茨比》、《杀死一只知更鸟》,深刻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与历史背景。

第四章: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是塑造人们行为规范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国与美国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两国文化传统的不同。

4.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探讨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理解中美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关键。

 4.1.1 中国的集体主义

在中国,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家庭、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教育体系中,学生们被鼓励重视团队合作,集体活动成为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个人的选择与发展往往受到家庭与社会责任的影响。比如,许多中国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会考虑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认可,而不仅仅是个人兴趣。

4.1.2 美国的个人主义

相对之下,美国社会更加强调个人主义与自我实现。教育体系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独立思考,课堂上常见的辩论与讨论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美国人追求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强调自我实现与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4.2 人际关系及社交习俗

人际关系与社交习俗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与价值观。

4.2.1 中国的社交礼仪

中国的社交礼仪强调尊重与谦逊,见面时的鞠躬、送礼时的包装和礼节、以及对长辈的尊重等,都是反映文化价值的重要行为。在社交场合中,中国人往往注重间接沟通,以避免冲突与尴尬。

 4.2.2 美国的开放交流

与此不同,美国的社交礼仪更强调直接与开放,握手和眼神交流是常见的问候方式。人们通常鼓励表达个人意见,强调平等与开放的交流。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使得美国人在社交中更为活跃与自信。

第五章: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与社会运行的重要框架,反映了国家的价值观与文化传统。中国与美国的政治制度各具特点,影响着两国的社会行为与公民参与。

 5.1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政治制度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强调集体利益的实现与国家的稳定。党的领导地位在政治生活中占据核心,政策制定过程强调长远规划与社会稳定。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5.1.1 政府结构与治理模式

中国的政府结构为高度集中的体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有较强的控制力。政策制定过程通常经过多层次的讨论与审议,确保政策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政府通过各项政策与措施,引导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5.1.2 政策制定过程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通常会注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近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市场经济的成分,但仍然保持着政府的主导地位。

5.2 美国的民主制度

美国的政治制度强调民主与法治,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确保了权力的制衡与监督。

 5.2.1 三权分立与公民参与

美国的政治体制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组成,各自独立运作,互相制衡。公民可以通过选举与参与政治活动,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与政策方向。这种制度设计鼓励公民参与,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与问责性。

5.2.2 政府在保障自由与社会公平中的角色

美国政府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的政策与措施旨在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第六章: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是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两国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

6.1 中国经济的崛起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进程的背后,是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的推动。

 6.1.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成就

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政策,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引入外资与技术,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6.1.2 制造业的转型与技术创新

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世界工厂”。近年来,中国逐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2 美国的创新经济

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自由市场与创新为核心,强调个人的创造力与企业的竞争力。

 6.2.1 自由市场经济的特点与优势

美国的经济体系以自由市场为基础,强调竞争与效率。企业在市场中自主运作,政府的干预相对较少。这种市场导向的经济模式,激励了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6.2.2 硅谷的科技革命与全球影响

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汇聚了大量的人才与资本,推动了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科技企业,如苹果、谷歌等,代表了全球创新的标杆,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七章: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是培养人才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中国与美国在教育体系上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两国的文化价值观与社会需求。

 7.1 中国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试能力的培养,强调纪律性与集体意识。

 7.1.1 应试教育的特点与挑战

中国的教育系统以高考为核心,强调学生的学术成绩与考试能力。

7.1.1 应试教育的特点与挑战

中国的教育系统以高考为核心,强调学生的学术成绩与考试能力。高考被视为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往往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与考试技巧的训练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的挑战在于,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但却可能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地方开始探索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7.1.2 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教育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关键途径。许多家庭将教育视为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在这种背景下,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社会资源的竞争。

然而,教育机会的不均衡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一些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城乡、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依然显著,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7.2 美国的教育模式

美国的教育体系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强调个性化发展与多样化选择。

 7.2.1 教育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发展

美国的教育系统以地方为主导,允许各州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特色制定教育政策。这种灵活性使得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此外,许多美国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社交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参与讨论,注重团队合作与项目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与主动性,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7.2.2 对学生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美国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在高等教育阶段,许多大学提供多样化的专业与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目标进行选择。

这种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高等教育的普及也为社会的整体素质提高与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7.3 教育体系的未来

尽管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各有优劣,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在中国,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而在美国,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与公平性,以应对社会的变化与需求。

未来,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为两国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进步提供新的机遇。通过借鉴彼此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两国的教育体系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第八章:民俗的比较

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与习惯。中国与美国在民俗方面的差异,体现了两国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8.1 节日与庆典的意义

节日与庆典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8.1.1 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通常与家庭团聚、祭祖和传统文化活动紧密相关。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家人团聚、共享美食、互赠祝福,是这一节日的主要内容。春节期间的习俗如放鞭炮、贴春联、舞龙舞狮等,体现了对新年的期待与对祖先的尊重。

中秋节则以月饼与团圆为主题,体现了对家庭团聚的重视。这个节日不仅是赏月的时刻,更是人们表达思念与祝福的机会。端午节则通过赛龙舟与吃粽子的方式,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8.1.2 美国的节日

美国的节日如感恩节、独立日、圣诞节等,强调个人与家庭的庆祝。感恩节是家庭聚会的时刻,大家一起享用火鸡大餐,表达对生活的感激。独立日则庆祝国家的独立,常伴有烟火表演,体现了对国家的认同与自豪感。

圣诞节是美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标志着家庭团聚与节日氛围的到来。人们在这个节日中互赠礼物、装饰圣诞树,体现了对亲情与友谊的重视。这些节日不仅是家庭和睦的象征,更是美国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的体现。

 8.2 民间信仰与习俗

民间信仰与习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活与命运的理解。

 8.2.1 中国的民间信仰

中国的民间信仰以对祖先的崇拜、风水、生肖等为特点。这些信仰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在重大节日或生活事件中,常常通过祭祀、祈福等活动表达对神灵与祖先的尊重与感激。比如,在春节期间,许多家庭会进行祭祖仪式,以表达对先辈的怀念与感恩。

风水作为一种传统的生活哲学,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建筑与环境布局。许多人相信,良好的风水可以带来好运与幸福,因此在选择住宅或办公地点时,往往会请风水师进行指导。

 8.2.2 美国的民间信仰

相较于中国,美国的民间信仰则更为多样化。美国人常常相信幸运物的存在,如四叶草、马蹄铁等,这些象征好运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此外,万圣节是美国特有的节日,孩子们穿上各种各样的服装,走家串户“不给糖就捣蛋”的活动,反映了对幻想与娱乐的重视。

美国的民间信仰往往与个人的经历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许多信仰体现了对自由与个体选择的尊重。这种文化多样性使得美国在民间信仰方面呈现出丰富的面貌。

8.3 饮食文化的差异

饮食文化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8.3.1 中国的饮食习俗

中国的饮食文化强调共享与团圆,餐桌上常常有多道菜肴供大家一起享用。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各地的地方特色菜肴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在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家庭聚会时的年夜饭、月饼等传统美食,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团聚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国人通常在用餐时注重礼仪与风俗,尊重长辈与客人。在家庭聚餐中,长辈通常会先动筷,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这些饮食习俗不仅是对美食的享受,更是对家庭与社会关系的重视。

 8.3.2 美国的饮食习俗

相对而言,美国的饮食习俗则更强调个人化与快餐文化。快餐文化的普及使得外卖与餐厅用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饮食上追求方便与快捷。美国的饮食文化多样,融合了各国的风味,体现了移民文化的影响。

在节日如感恩节与独立日,家庭聚会时的火鸡大餐、BBQ等美食成为庆祝的重要环节。这些饮食习俗不仅是对传统的延续,更是对家庭与社会联系的体现。

8.4 民间艺术与手工艺

民间艺术与手工艺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8.4.1 中国的民间艺术

中国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民间音乐与舞蹈,通常与传统节日和习俗密切相关。比如,春节时的舞龙舞狮是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对生活的美好寄托。

此外,中国的民间音乐与舞蹈丰富多彩,各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8.4.2 美国的民间艺术

美国的民间艺术同样多姿多彩,如民谣、乡村音乐、涂鸦艺术等,反映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美国的土著文化、非洲裔文化等在艺术形式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展现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街头文化,表达了年轻一代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对自由表达的追求。美国的民间艺术不仅是文化的体现,更是社会变迁与价值观变化的反映。

 第九章:国际关系与全球影响

国际关系是现代国家之间互动的体现,反映了国家的文化、历史与价值观。中国与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位与策略各有不同,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

 9.1 中国的国际化战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中国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9.1.1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与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提出,旨在通过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合作,推动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这一倡议不仅是经济合作的战略,更是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提升话语权的体现。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希望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9.1.2 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影响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逐渐发挥更加积极的角色,参与气候变化、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通过多边合作与对话,中国希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和平与发展。

 9.2 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自冷战以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美国通过多边组织与国际合作,塑造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格局。

 9.2.1 美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与政策

美国在联合国、北约、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平台推动其外交政策与经济利益。美国的领导地位使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能够对全球事务产生深远的影响。

9.2.2 冷战后的国际策略与影响力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由主义与民主价值观,倡导市场经济与人权保护。这种国际策略在促进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引发了部分国家的反对与挑战。

 9.3 中美关系的未来

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将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尽管两国在许多领域存在竞争与分歧,但在气候变化、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上,合作与对话依然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中美两国可以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十章:结论

通过对中国与美国文明的全面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价值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教育体系、民俗及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异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与和谐,而美国则以个人主义与自由为核心。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深刻影响了两国在处理社会事务、国际关系与文化交流时的方式与风格。

未来,中美两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机会不断增多,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将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新的视角与动力。通过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与价值观,两国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国际挑战,也能在未来的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其实,这是一篇备用的演示稿,希望能对出生与北美的孩子们有用。

就像我14岁的儿子,对于国内的事情,几乎是一概不知,也没什么兴趣,让我很焦急。

而事实上,中国与美国的比较研究不仅揭示了两种文明的独特性,也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与繁荣。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特别是小孩子们提供启示,促进对中美文化与社会的深入理解,从而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纽约市长批:华人万人大游行是歧视黑人

Reading Time: < 1 minute

周日,纽约华人发起7/28拯救我们的社区大游行。

上万华人在纽约著名的布鲁克林大桥上游行示威,反对市政府在布鲁克林86街强行建设游民所*,无视社区长期以来的反对声音。

据媒体报道,当日气温虽高但也并未抵挡民众的热情,逾万名来自数十个协办侨团和自发前来的民众在弗利广场上有序集合。本次游行的主题是抗议警方在17日粗暴对待并打伤布碌仑86街游民所抗议民众,旨在通过和平示威游行让市府和全美听到华人对亚裔社区获得正义的呐喊和要求。

然而这样一场和平的示威,现在却被纽约市长称为种族歧视,并表示华人反对游民所就是反对黑人。
7月29日,在接受主流媒体采访时,纽约市长亚当斯(Eric Adams)虽然没有实名哪个群体,但表示很多人都不愿接纳非洲裔游民男性,纽约市不是50年代的深南区,『黑人歧视法』(Jim Crow laws)不能存在于纽约市中。

领导示威行动的亚裔维权大联盟做出反驳抨击亚当斯,形容其言论无疑是将这项抗议行动污名为种族歧视。

亚裔维权大联盟昨日举行一项会议后坚持市长必须针对其不负责的言论向华人社区做出道歉,如果市长拒绝回应,他们不否定将号召另一次的大型示威,这次将游行到市政厅,市长官邸抗议。

周日游行经过布碌仑桥的大示威后,根据电视PIX11报道,亚当斯第二天接受采访时指出,他到全市各个社区都说同样的话,他们愿意接纳家庭游民,但却拒绝黑人单身男性。市长还说,示威只有在反对黑人男子时才会进行。

市长说,尽管市民认为市府应建更多房屋,但当真的要建在某个社区时却遭到反对,进一步形容纽约市不是50年代的深南区,黑人隔离和剥夺公民权的『黑人歧视法』(Jim Crowism)不能存在于纽约市。

不否定到市长官邸示威亚裔维权大联盟的总召集人陈善庄表示,华人是因市府在游民所对华人的声音完全忽视,并在华人站出来反对时却遭到警察的暴力对待才被迫通过示威游行表达不满,亚当斯的这番言论无疑是试图以种族歧视之名打压抗议民众,污衊了民主精神,更伤害同为少数族裔的华裔群体。

他指出,以亚当斯身为市长之身分,他说话应三思、考虑清楚才能出口,这样的言论恐挑起华裔、非洲裔之间的对立,因此亚当斯应针对这番言论做出解释和道歉,否则华人会不惜一切力量,再组织集会到市政厅、市长官邸示威。

维权大联盟创办者罗维宗则表示,亚当斯本身也是少数族裔、又是一大城市的领袖,应更有职责成为华社与其他族裔的沟通桥樑,如今却说出这番话会,引起族裔间不必要的误会。他强调,华人与西语裔、非洲裔群体没有任何隔阂,反对游民所是出于对社区安全的担忧,不要曲解华人示威者的原意。

华人社区领袖凌飞则认为,滥用种族歧视是亚当斯的杀手锏,他每当感到压力时便会牵扯上种族问题,华人这次一定要站出来反击,无论是写信、发电邮给市府,或通过社交媒体施压,绝不能避不吭声,以免被市府抹黑、将舆论转嫁到华人身上

亚裔维权大联盟核心骨干陈宜昌、王孟新、陈秋英俤、黄启旺、江良安等人出席当天的记者会。

新移民初登美国防诈指南

Reading Time: 2 minutes

zhuwei 北美财商小课堂

有经历过诈骗事件吗?

如果答案是“有”, 那恭喜你,人生完整了;

如果答案是”无“,那同样恭喜你,自带防诈装备,体质特殊需要珍惜。

今天要聊的话题是新移民初登美国要提防哪些诈骗套路。

尽管在中国可能已经被锻炼的火眼金睛,但初来美国,由于环境变更,很多情况不熟悉,再加上英语没那么熟练,可能依赖之前的经验未必能很快识破,所以这本”防诈宝典“送给大家,随身携带,谨防被骗。

以下常见的诈骗套路都来自于小编自己以及身边朋友的血泪经验,前车之鉴,希望能做后人之师。

(排序大致依据隐蔽及危害程度由高到低)

美国媒体报道过这种骗局
美国媒体报道过这种骗局

Money order 骗局

最隐蔽的诈骗方式可能就是Money order(汇票)骗局,也包括cash check(现金支票)骗局。

 

这个骗局之所以隐蔽,就是因为在中国我们对现金支票或者汇票完全不熟悉,因此不清楚它其中的运行机制。

常见的诈骗套路是这样的:

假设你在某求职网站上填写了求职信息,然后一家金融公司给你打电话约你某日面试,同时告诉你,在面试前有一份PART TIME的工作是否愿意尝试。
这份PART TIME 的工作听起来很容易完成:这家金融公司会给你寄一张(或几张)支票或者汇票,你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里,留下1、200刀作为报酬,剩下的钱需要去购买某种东西(比如比特币等),买完后你需要到某一网站提交购买评价。
听起来工作内容SO EASY,且你很快就收到了支票(汇票),你存入了自己的银行账户,第二日就可以取钱出来,自觉完全没问题,于是就按照指令购买了某类东西并提交了评价,这样的交易每天都会进行。
直到5日之后,银行通知你,你存入的支票(汇票)是空头支票,银行已经将你取出的钱从你原来账户里扣除了,同时还会因为你存入虚假支票(汇票)而对你实施罚款。
此时你才意识到,你受骗了

这个骗局之所以非常多发,就是因为银行在处理支票(汇票)需要4-5个工作日,而此之前,银行会默认你存入的支票(汇票)是没问题的。就是这个时间差使得很多人上当受骗。

如果是USPS开出的MONEY ORDER,可以打上面电话确认其有无问题
如果是USPS开出的MONEY ORDER,可以打上面电话确认其有无问题

 

因此,对于陌生人给与的支票或者汇票,特别特别要让银行先REVIEW一下,确认没问题后再下一步的操作。如果是POSTAL MONEY ORDER,USPS官网也提供了查询工具,可以检索是否虚假汇票。

 

 

杀猪盘

杀猪盘是最常见的诈骗手段,通常会通过社交媒体,比如微信和短信等添加好友,然后不断深入骗取信任和钱财。

常见的套路主要有:

微信:在某微信群里假装对某话题感兴趣添加你为好友(要知道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会比在中国生活的中国人更加依赖微信群),通过后就开始各种套路,话没说几句,就开始给你甩照片,如果你是女性,会给你发一些帅哥照片;如果你是男性,会给你发一些美女照片(都声称是他们自己的照片,鬼知道背后是不是个抠脚大汉),然后表达进一步交友的愿望,并同时无事嘘寒问暖,进而大谈虚拟货币交易或者换汇等,但凡此种都需要格外留心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毫无疑问绝对是杀猪盘,尽快拉黑,并举报给群主,以免祸害他人。
常见的杀猪盘头像特征,不是美女帅哥,而是狠辣屠夫
常见的杀猪盘头像特征,不是美女帅哥,而是狠辣屠夫

 

短信:常见的套路是:我是XX介绍的要找你做XX的人,有时间我们沟通一下等等,如果你回复是不是发错人了,对方会立刻热情万分地回复:“相识是缘,不妨认识一下云云”,对于这种情不知所起的热情,一定要警惕,要警惕,要警惕。

识别杀猪盘有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美女帅哥照;

二是情不知所起的深情。

诈骗电话

识别诈骗电话最显明的标志就是对方虽然声称是某某(经常是通讯公司、保险公司、出入境管理局等等)客服,但却讲中文

一听到讲中文的客服,就一定要在心里打个问号,毕竟这是在美国,客服怎么可能第一语言是中文?

小编曾经接到过一个自称是T-MOBILE的客服,说有人冒用我的身份办理了新的电话卡并且在使用。当时小编刚到美国不久,差点上当,还好留了个心眼,在可靠的微信群里问了下,才知道是骗局。

SO,接到陌生电话,很多是会被标记“Scam Likely(疑似诈骗)”,可以直接摁掉。但有些可能会被标记成公司名称,但即便如此,如果对方讲中文,一定要提防,一定要提防。

比较好用的诈骗电话检索网站,可以检索一下
比较好用的诈骗电话检索网站,可以检索一下

比较好用的诈骗电话检索网站,可以检索一下

防范的方法之一就是去Google一下打过来的电话,也有专门的诈骗电话检索网站,看上面的图,都可以检索一下。对你来说,可能是陌生电话,但对广大网友来说,可能早就是黑名单上的电话了。

 

钓鱼网站(邮件。短信)

在美国,邮件包括电子邮件都是极常用的联系方式(在中国小编已经很多年没有收到过纸质邮件了),没想到在美国却成为了最常用的沟通方式。

有一些邮件(短信)看起来很正式的样子,通知你邮件收发有问题,或者银行卡出了问题,然后附上一个网址,让你自行查询。

打开网址后,乍一看好像是USPS或者某某银行的网站,然后就需要输入你的各种信息来查询,这种索要信息的网站一定要警惕了

虽然它长得像,但它不是啊!

小编就曾经打开过一个看起来USPS的网站,看起来很像,但还是有区别。为保险起见,我另外GOOGLE 了USPS的官网,果然不是这个看起来很像的网站。由此可知这个是诈骗网站。

钓鱼网站的主要特征
钓鱼网站的主要特征

 

钓鱼网站有以上特征,包括可疑的网址,从个人的邮件发出的,错误的语法和拼写等,最容易识别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总是打扮成一件很迫切的事件,不马上办就会导致很严重的结果。很多人就是因此引发的惊恐心理从而上当受骗的。

因此收到这样的邮件一定要先冷静,再检索求证确认不是钓鱼网站后再处理。

 

购物网站的骗局

很多新移民刚来美国,会添置很多东西,有时候会想购买一些二手物品。美国提供二手物品的购买网站也很多,比如FACEBOOK MARKETPLACE 等。

购物网站隐藏的常见诈骗手段就是在你还未见到商品之前,让你先付款,等你付款后,卖家借口账户冻结等原因,不肯见面或者不肯发货,等你再联系卖家时,卖家人间蒸发。

在线购物首先选择信誉良好的网站,其次要看店铺或者个人的评价,对于价格好到离谱的商品心存警惕,然后要用信用卡付款而不是借记卡。如果是当地卖家则尽可能选择线下交货。

互联网、现代金融的发明给大家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也给诈骗行为提供了可利用的空间。注意安全,防范风险,保护好我们的钱袋子是理财的第一要素。

红绿灯三角度 — 兼谈“美国要禁TikTok,为什么极左和极右派同声反对”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作者: 陈家煜  文章来源: 网络(略有编辑)

左右政治光谱现在出现一个新的现象,极左和极右派,原本应该是死敌,结果现在直线的光谱一折,变成马蹄铁,左右两端非常接近,行为上,有时候我们分不清到底是极左还是极右在讲话。比如说,现在美国要禁TikTok,极左和极右派居然同声反对。

但这现象,从左派取得政治权力后,在人类历史裡就已存在。列宁的革命,没有德国右派的阴谋,根本不能成事。而史达林和希特勒互相痛恨对方,但是却签下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因而欧战开打。左右沆瀣一气,史所常见。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呢?我们要先认知,所谓的左右意识型态,在根本上,所争执的是人类社会自古就有的一个紧张关係,到底“秩序”重要,还是“自由”重要。下面这一段是Ayn Rand的名著The Fountainhead裡反派主角的原话:

“现代社会的基本困扰是智识上的一个错误认知,人们以为自由和强迫是两极互斥的。要解决今天世界上的巨大问题,我们必需先把我们认知上的困惑釐清。我们要有一个哲学上的新角度。基本上,自由与强迫是合而为一的。给你一个简单的例子。红绿灯限制了你随意跨越马路的自由,但这限制却给你免于给卡车辗过的自由。如果指派一个工作给你,并且不准你离职,这会限制你职涯的自由。但却给你免于失业的恐惧。当一个新的限制加诸于我们的头上,我们自动地取得一个新的自由。自由与强迫是不可分的,只有接受全面性的限制,我们才能达到全面性的自由。”

插个话,The Fountainhead一书,有些人认为比Rand的巨著“亚特拉斯耸耸肩”更重要。我是读得有点害怕,尤其是这个左派反派的描述,根本就是许多历史上左派思想家、革命家、政治人物的化身,头头是道,又百发百中。而裡面的主要配角,光芒四射的媒体大亨,几乎就是黎智英发迹与败亡的历史预言。值得一读。

回到引言。

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自称是“自由派”的西方左派,对于限制自由,没有任何的内心窒碍。当他们动用媒体力量封杀川普的时候,他们没有限制言论自由的疑虑,当他们用Covid科学家的圣旨,限制人们活动的时候,他们也没有限制人身自由的疑虑,当他们试图用调查局、检察官等司法力量阻止对手行政,甚至参选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毁坏宪法的疑虑。为什么?因为“朕即王法”,没有他们挺身而出,民主已被法西斯搞死,自由自然也没了。为了民主,所以要摧毁民主,为了自由,所以要限制自由。你听听看这话有多谎谬,但又多么头头是道。

法西斯极右派当然不是用自由的理由来强迫人民,他们用的是秩序的理由,但到头来,法西斯和极左派,行为上,没有两样。Ellsworth Toohey讲的这段话,就是极左和极右共同的哲学基础,这是“为了你好,所以要限制你”的理由。

从根本上来看,没有红绿灯,十字路口就会混乱,所以要设立关卡,限制人的自由活动。但这限制,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照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看法,人性本善,如果没有后天的坏影响,人类会互信互爱,走到十字路口,就会互相礼让,自然地有序通过。这种天真的看法,后来变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信仰,要让人类回到原始初真的本性,不得不用强制的手段,“改造人性”,而红绿灯的设立,只是历史暂始的必然需要,等到社会主义天国降临,人就自然会有序进行各种活动。现代左派的所有强制行为,都在这个蓝图下进行,除非把所有恶性的右派份子通通消灭了,人类不可能有真正的理想国,在消灭万恶的“种族主义者、资本主义家、恐同、反女等各种自大”之前,任何强制的手段,都是合理的。

红绿灯的第二个角度,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角度。霍布斯没有卢梭的天真,他非常相信人性本恶,不用后天的坏影响,只要让人自然地发挥本性,一定是自利而不顾他人的。所以不可能有自发性的走到十字路口,相互礼让的这种事。就算有傻子让了,很快也会因为别人的佔他便宜,而逼他也变得自私自利。因为人性本恶,所以要设立红绿灯,而且还要严格执行法律,人才会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才不会有危险。所以霍布斯的解决之道,竟然和卢梭一样,需要一个集体的力量,限制人们的自由,霍布斯称之为“国家巨灵”。没有国家巨灵,社会没有秩序,连人身、财产都朝不保夕了,还谈什么自由?法西斯的哲学基础,就是霍布斯的国家巨灵,虽然他们常躲在宗教的后面,但你真得认为希特勒这种恶魔会信神?

某党顶著共产主义的帽子,打著社会主义的旗号,好像信仰卢梭,但他们的行为,却更贴近该国历史的帝制,他们对付其人民的方法,正是霍布斯的国家巨灵。但不管是极左,还是极右,该党都是反对自由的。

红绿灯的第三个角度,是洛克(John Locke)的角度。和霍布斯一样,洛克不认为人性本善,但不一样的是,人不善,也不致于悲观到认为人性本恶。人性是自利的,而自利本身,可以是道德上善良,也可以是道德上邪恶的。解决十字路口的问题,是一个寻求秩序的过程,自由人可以互相妥协,在互相让步的情况下,达成交通规则的建立,只要自由人知道这牺性,对自己也有好处,这个秩序,就可以达成,并不需要集体的强制力,自由和秩序,可以兼容。

美国的立国基础,就是洛克的哲学观。秩序是为了自由而生出来的,秩序本身没有自由那么高的价值。一旦这种自由观普遍建立在人群裡,红绿灯也许也没那么必要。你有想过为什么美国的Stop sign,在亚洲国家都是行不通的吗?

在左右纷扰的现在社会,我们不应该忘记自由的精神,不要受到这些虚假的言论所搧动,要认清人的价值在自由的心灵,而不是“有饭吃、不会死”这种低等的动物需求。

 

美国的政治正确,绊倒中国老板

Reading Time: < 1 minute

文章来源: 虎嗅APP

这已经是深圳跨境电商老板陈林生三个月来参加的第四次品牌出海论坛了。作为家居行业的北美大卖,要养几十号员工的陈林生看着日渐下滑的利润数字愈感焦虑,做溢价空间更高的品牌或许是一条好出路,于是他开始频繁参加各种以品牌出海为主题的论坛、直播、闭门会,如何做品牌的各种文章也出现在他的朋友圈中。

“但我们找人设计完logo和网站、重新拍了套产品图后就不知道要干什么了。”陈林生对虎嗅哭笑道,如今他还没有想清楚如何转型,做品牌的想法也渐渐搁置。

陈林生的处境是不少出海北美商家的缩影。

近两年,这一出海传统强势市场变了天。

一方面,亚马逊、谷歌等传统大平台各项成本日益增高(比如广告成本),一方面Temu、SHEIN、TikTok携大量中国商品对美国市场进行低价冲击,加之国内制造业各项成本的上升,令出海北美的老板们进入了阵痛期。

为寻出路,许多人像陈林生一样盯上了利润更大、溢价更高的品牌出海这条路,但也像他一样没有转型成功。

本土化不到位、数据和流量导向的思维,以及不擅长讲故事、上价值都是中国商家品牌化路上的绊脚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他们最紧迫的环节。

越政治正确,越踩坑

水土不服向来是出海的一大难题,品牌营销环节上尤甚。因品牌营销过程中要有大量品牌文化传播、内容生产的动作,无法做到native,令许多中国出海品牌非常头疼.

“我们遇到不止一个客户,即便产品已迭代很多次了,但你很难想象其产品说明书仍然停留在第一版且仍然令人看不懂。“活跃于硅谷的红人大数据SAAS平台SocialBook创始人Heidi Yu告诉虎嗅。”在官网及社媒账号需要纯英文文本时表达生硬,更是常见。”

许多基础动作都无法做到本土化,更别说品牌文化传播、媒介沟通等更深层次的环节。

一个典型的例子:出海品牌在传递价值观、生产内容素材时,美国当下盛行的政治正确,就令不少中国老板晕头转向。

众所周知,当下美国社会对政治正确的强调有多激烈。

多元化皮肤、少数人群权益、环保可持续ESG等等都是政治正确的焦点。比如在美国影视作品中,配置黑色皮肤貌似越来越重要,小美人鱼、白雪公主的主角都不再是白人,新版史密斯夫妇的主角一个是非洲裔、一个是亚裔;又比如美国目前已有97种性别,给自己身上叠少数人群buff成了社交过程中保证自己政治正确的护身符。

美国政治正确之风盛行,也引起了中国出海品牌们的重视。

有的出海品牌开始模仿一些国际大品牌的品牌营销思路,强调皮肤多元化(模特不只要有金发白人,还要有非洲裔和亚裔)、身材多元化(大尺码、胖模特、平胸等),强调ESG(有机、包装为环保可持续材料等)以及支持少数人群。不过,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许多所谓政治正确的做法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智能首饰品牌totwoo创始人王洁明就向虎嗅分享了其品牌曾踩过的一个坑。

每年6月,美国某类少数群体会进行一次大游行,因其产品为智能首饰,情感是品牌常强调的一个文化价值点,所以其品牌社媒在当时就转发了一条相关内容并配文pride(自豪)。但令其大吃一惊的是,这条内容发布当天,其Ins账号反而掉了大量粉丝。这令王洁明意识到自己品牌的核心受众价值观是什么,“购买我们产品的许多人强调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情,且年纪并不是此前想象中的低龄群体,他们遵循的核心价值观仍来自基督教文明,这部分群体对我们转发的内容并不买账。”

此外,在蛋白棒这款产品较火时,许多中国老板想要模仿国内品牌常见的做法,在美国市场推出专门为女生设计的蛋白棒,把产品包装(比如做成粉色)、产品体积、品牌调性等做一些调整。但了解美国市场的品牌营销专家坚决反对:因为在美国,这种做法反而会令当地女性感到歧视,她们一定会反问,为何女生要吃女生的蛋白棒,为何要区别对待。除非产品里确实有一些成分利于女性身体特质,否则在美国走国内常见的这种品牌营销路线将非常危险。

“在五六年前,走政治正确路线或许是个好的策略,但如今的美国社会非常极端的分裂和二元化,想要上价值观就意味着要站队要走极端,讨好一方,必然会失去另一方。”经常分享中美文化差异的大V、渡客出海创始人马克Malik对虎嗅说道。

在当下的美国社会环境中,美国保守派群体反而是中国出海品牌值得关注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此前一直拿不到太多互联网话语权,较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美国政治正确极端化,原先不发声的群体也不愿再沉默。这部分群体的消费力和品牌忠诚度反而非常高,当他们遇到符合价值观的品牌,反而会格外拥护。

美国咖啡品牌Black Rifle Coffee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由美国退伍军人运营和管理的咖啡品牌,他们的产品与星巴克没有太大区别,但品牌文化非常宣扬美国爱国主义,强调员工都为退伍老兵、视觉包装有许多老鹰等美国国旗元素,这些元素和品牌价值观吸引了相当一批美国保守派消费者,其2021年全年净收入曾增长42%。

“在美国做品牌如果要站队,就要站到极端,千万不要去蹭这个概念,否则容易照猫画虎,还不如不做。”马克Malik强调。不要以中国人认为的本土化来看本土市场,真正的本土化藏在更细微之处。

比如如果品牌并不在乎ESG,就不要强行给自己设计一个环保可持续的包装,硬上这种价值观。且据一些数据报告显示,近两年ESG在美国消费者决策中的占比正在急速下滑(美国大通胀下物价上涨,消费者追求性价比,消费降级明显),品牌在传播价值点时,也要更深入分析真实环境,而不是单方面受舆论过多影响。

难以把控的本土媒介

文化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不止体现在品牌文化传播、内容创造上,还常出现在与本地机构的合作过程中。

中国出海品牌在美国市场营销推广过程中,经常要与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媒体等机构打交道。许多出海品牌最初也选择了本土的服务机构,但在合作过程中却慢慢发现,双方的工作理念、认知错位、和沟通误差会非常多。

比如在与美国本土媒体沟通时,双方往往会出现理念不同的问题。

中国品牌方在国内与媒体合作时,往往对宣传内容的把控非常严格,且对一切负面评论非常敏感。他们较为习惯给媒体机构支付PR费用,然后对媒体生产的内容进行批改和掌控,这种合作方式已是默认行规。

但在美国若继续以这种期待来与媒体合作则往往会失望。

据马克称,比如品牌方想让美国本土科技媒体做一个产品测评,在当地媒体人的认知里,品牌方支付的费用是让我来写评论,而不是写一个好的评论,他们将这一边界分的比较清。

在马克看来,国内品牌方在心理上不要过分排斥并不是百分百夸奖的评论,美国资深媒体人较懂得把握尺度,有时可能通篇文章80%批评、最后20%重点夸奖反而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来自于他们对自身文化环境的细微理解。

除与本土媒体的沟通问题之外,与本土广告公司合作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认知错位的问题。

据王洁明描述,其品牌在推出虚拟人珠宝这款新品时曾举办了一场北美发布会,当时雇佣了纽约本土的知名广告公司来策划这场发布会。这一广告公司擅长时尚类目,曾为纽约不少时装周策划活动。在王洁明的观点来看,本次发布会要把重点放在虚拟人科技上,形式偏向于宣讲会,但当地广告公司则坚持把重点放在时尚上,且要办成party的形式,“这是纽约。”他们强调说。但从结果来看,本次发布会完全变成了一场社交活动,后续内容的媒介传播率很低,这次活动非常失败。

据王洁明复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则是前期没有与广告公司沟通到位,且没对广告公司擅长的方向做深度调研。他们更擅长Event,不擅长媒介资源传播。而在国内,媒介资源传播向来是默认的工作重点,因此并没有与当地广告公司做更细化的要求和沟通。

美国人有一套自己的成熟的做事方式、收费标准以及约定俗成的交付方式,这些习惯和边界感会令中国出海品牌感到不适。

不会上价值的中国老板

如果说本土化壁垒是挡在品牌出海营销路上的一大难题,不擅长讲品牌故事,以流量思维思考则是中国出海老板们的另一大绊脚石。

这个问题往往出现在想转型走品牌路线的卖货型商家、传统外贸工厂中,在国内已有多年营销经验的新消费品牌则相对好一些(他们的问题多出现在本土化)。

产品力强、设计好、性价比高,往往是许多出海品牌营销专业人士对中国出海老板们的形容。他们就像每家公司里或许都有的那个不擅表达、默默钻研技术的同事,产品特牛,但就是不会包装。

“做品牌就要解决信任感、传递独特价值、与消费者找共鸣。”曾服务LV等品牌的Mia讲营销栏目创始人Mia告诉虎嗅。

但许多中国品牌不会上价值,也不太擅长与消费者情绪沟通,特别是卖货型、工厂型出身的老板们。

他们有许多较为典型的错误的品牌营销方式:

比如,将原有的内容素材(比如亚马逊平台上、其他海外市场上、国内)复制平移到美国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用以往有效的爆款素材堆砌来替代品牌宣传的广告。

又比如,认为品牌营销就等于视觉包装。这部分商家可能会雇佣一些设计师来重新设计一套VI(视觉识别体系),但没有更多的动作。

另外,还有许多没有太多品牌经验的创始人低估了品牌营销的专业度和复杂度。

据Mia描述,一些公司的创始人大多会认为读两本书、参加几个圆桌论坛、找几个设计师,自己也可以下场操作出海品牌营销传播的内容。其曾看过许多公司的品牌营销文档,里面的内容多是东拼西凑,或者直接照抄大品牌的营销模板。

其实,这些做法的背后除了对品牌营销认知不足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卖货型、工厂型的老板们更擅长用数据思维、流量思维来看问题。

对于许多白牌商家来说,他们积累财富的手段就是一分一厘地计算广告投放等成本算出来的。他们推崇量化,在品牌投入时也会极度谨慎,对建立品牌形象、策划品牌故事等前置成本有天然的敏感性。

但品牌营销的许多动作是无法用数据来衡量的,也计算不出ROI,且回报周期较长,这令习惯了快速周转、数据可控的老板们很难适应,也难以下决心将大量资金投向“看不着摸不到的”品牌营销上,导致许多该做的动作无法做到。

适合走品牌路线的出海公司起码不要处在生死挣扎的状态中,资金更有余裕更适合打造品牌,若想靠转型成品牌起死回生则往往会低于预期。

“许多中国公司还是习惯于看数据报告或远程做一些调查问卷来了解客群,这还是数据思维。”Mia说。但很多时候,要去当地做一些消费者访谈,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才有可能了解为什么加利福尼亚50岁的阿姨会买你的衣服,纽约20岁的女孩愿意买你的瑜伽裤。

社群搭建在美国也是比较重要的品牌建设手段。

据SocialBook称,出海渔具品牌KastKing就是以Facebook的群组为基本单位,通过钓鱼这项活动将身处不同地区的用户串联起来。并且持续不断地进行周更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圈内大佬的经验分享,也有品牌日常的宣发推广,还有专门针对节假日的特殊安排。

而某吊灯电扇品类的亚马逊大卖家为打造自身品牌,选择给美国养老院的许多老人去送灯具、免费置换灯泡,并将这些动作拍成视频在社媒发布。由于美国本土清教徒文化非常吃慈善这个点,他们的社交媒体流量一年做出几千万,品牌知名度也不断提升。中国品牌难以入驻的线下家电连锁商也邀请他们入驻并分享经验。

对于中国品牌来说,TikTok等社媒营销是非常好用的一个品牌打造手段。

因为国内品牌往往在此环节经验较丰富,而许多美国本土品牌更注重线下,在这方面是相对比较滞后的。如果品牌所处的赛道中,社媒营销上没有太多美国本土品牌,价格上若再是本土品牌的三分之二左右,那么这个出海品牌就有很大突围可能。

高耀洁,中国的德蕾莎女神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作者:cx560529

2007年高耀洁在上海
2007年高耀洁在上海

高耀洁(1927年-),汉族[1],生于山东曹县,195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妇科肿瘤专家,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九三学社成员[3],艾滋病防治(简称“防艾”)活动家。曾居河南省郑州市,2009年8月出走美国[4],现居纽约曼哈顿。其丈夫郭明久于2006年4月10日去世[5]。

个人经历和职业生涯(1927-1996)

童年及青年时代(1927-1960)

高耀洁祖上原居山东省曹县苏集镇张贡士楼村,较为富有,后曾祖迁建高新庄。祖父高子箴娶妻李氏(其弟李文斋,1930年代中国国民党山东要员),生三子(圣尧、圣君和圣坦)一女(夭亡),其中第三子高圣坦(出生于1892年)即是高耀洁父亲。长子高圣尧娶妻徐氏(其父徐继儒,清末进士,翰林院编修,曾担任山西巡抚),生有一女(少亡),高圣尧23岁病故,徐氏寡居。高圣君娶妻贾氏(其父贾鸿臣,清末举人),先后又娶妾四位,皆不孕。高圣君长于经营。高圣坦比长兄高圣尧小12岁,比次兄高圣君小7岁,他三岁丧母、七岁丧父,跟长兄生活,15岁娶妻,先后娶两位朱氏,皆难产而亡,后娶吕氏,生一男二女,生第四胎时难产亡故,后娶张氏,生九胎(早夭一人,少亡一人,七人健在),高耀洁是张氏长女。过继给徐氏为女儿,在徐氏的抚养、教育下,幼年熟读《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中的诗经、书经、左传;还有其它的诗、词、歌、赋等古典文学书籍;至今还能流利的背颂原文。因此,她具有浓厚儒学思想。1938年春,高圣君中风,昏迷多日,经医生治疗后,仍是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意识糊涂,于1943年农历8月在开封病故, 享年57岁。1939年3月12日,八路军冀豫鲁边区支队(杨得志任司令员)崔田民部二大队将病中的高圣君、高圣坦等三人绑走,并进行严酷苦刑,半个多月后高家出巨额赎金(杨得志回忆录载七万块银元,曹县志载30万块银元),虽人放了,杨、崔帅部队将高新庄洗劫后付之一炬。对于八路军抢劫高新庄的原因,中共认为高圣君是地主、汉奸,而根据曹县志,该地区到1939年夏季才首次遭到日军扫荡,此前系国军占区。1968年,红卫兵将高家 (先人均糸厚葬, 随葬品丰富) 祖坟挖开,抢劫随葬的金, 银、翠、玉等珍贵物品, 后焚毁尸体。[6]

高新庄被毁灭后,高氏全家逃离曹县,迁到河南开封(土地、房屋、钱财尽失,当时高圣坦深感个人责任重大,他不仅带出了妻子儿女,也把病中的二哥、二嫂安置在开封,同住一所院内)。1949年农历9月,高耀洁父亲病故。1954年,度过饱受日军轰炸之苦的战争年代后,她终于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

三年饥荒和文革(1960-197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高耀洁的职业是产科医师。在1959-1961年中国连续遭受三年大饥荒期间,高耀洁曾将自己的粮票让与其他受饿的妇女。[7]1967年,高耀洁工作的医院受到红卫兵冲击。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尽折磨,因为她拒绝参加游行,遭到红卫兵殴打(现在她身上还存有多处伤痕),之后被间断关在太平间里。先后共计八个多月,高耀洁在太平间里,靠每天夜里由医院的一位厨房女工偷送的一点食物充饥。一次批斗时被打伤,令她的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8]1966年,不堪折磨的高试图服毒自尽,被发现后经抢救幸免,但罹获药物性肝硬化。她还患有心肌缺血、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病症给她带来很多痛苦和不便。[9]

成功的妇科医生(1974-1995)

1974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逐渐平息,高耀洁被调到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在那里,她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折磨妇女的绒毛膜癌症的治疗。1978年开始以后,中国开始执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比较稳定。高耀洁领导的妇产科在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500多例”治愈率在90% 以上,1983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0]1990年,63岁的高耀洁退休了。

高耀洁退休后,被许多单位邀请去讲座。她主讲妇女保健、防止性骚扰和性病预防等知识。她去过几十个单位、妇联、工会和近百个学校,很受欢迎,他们都用车接送。1995年“三八节”那天,高耀洁上午在郑州大学讲座,下午在工业大学讲座,晚上又去了农业大学,每次讲座均为3个小时。在这5至6年讲座时期,邀请单位很客气,不用谈讲课费,他们也会送上300至500元人民币。有些单位(包括县地市医院)请她会诊、手术,回程时,不但送满满的土产品,还要送上500到1000元会诊费。这是她一生最富裕的时期。

退休后投身防艾事业(1996-)

由打假到关注艾滋病(1996-2001)

遇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

1996年的一次会诊,完全的改变了高耀洁的人生轨迹。

1996年4月7日下午,高耀洁教授被武警医院邀请,参加一次紧急会诊。一个姓巴的女病人在郑州市武警医院治疗,腹水增长不消失,高烧持续在摄氏39到40度之间。入院16天仍不能被确诊。“她的口腔多处溃烂,腹部皮肤深紫色结节,压着不退色。”有的医生猜测这个女人可能得了某种癌症,而高教授怀疑她得的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俗称“艾滋病”。血化验证实了高耀洁的预诊:巴女是艾滋病晚期患者。10天后她去世了,年仅42岁。她是高教授遇到的首例艾滋病病人。

巴女的病例提出了一个问题:病人是如何感染这种疾病的呢?根据中国政府的宣传资料,艾滋病病毒是通过静脉毒品注射和性接触传播的。但巴女是一个善良的半文盲的农村妇女,没有这样的经历。巴女的丈夫、孩子和亲属多次化验的结果,HIV抗体都是阴性。巴女如何成为一个艾滋病患者呢?她是通过什么途径,从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呢?

“听说巴女去世后,她的丈夫在她坟前躺了十几天。他非常后悔让医院给他妻子输血。”两年前,巴女在一次子宫瘤手术后输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我惊讶地发现,受感染血液来自医院的血库。如果血库已经被HIV污染,受害人肯定不会只有一个人了!”[11]

进一步追查艾滋病病源

高耀洁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和忠贞的力量所支配,她自费踏上了“防艾”的漫长道路。她步行,坐公交车,一个村子接一个村子地走访,提供免费的医疗咨询,并收集实际数据。她就像个平民侦探,追寻着一条又一条线索。她的预测很快被证实了:巴女的病例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高耀洁在一些村子里发现有的农民声称患了“无名高烧”或“古怪的病”,与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完全一样,有些病人已经在省市大医院确诊为艾滋病。让高耀洁震惊的是,这场世界瘟疫可能已经蔓延了整个中华大地,而不仅限于河南一个省。河南省约有1亿在册人口,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村人口。她遇到的受害人都是穷苦的农民。“可怕的艾滋病将无情地夺去多少无辜的生命?”高耀洁说:“直到今日仍没有HIV疫苗,没有任何药物能治愈艾滋病。我们能做的就是采取一切预防措施,阻止它的传播和蔓延。”高耀洁追查出艾滋病传播的根源,发现与非法卖血和不正规采血、输血有关。这些血液交易是由“血头”与血液贩子勾结当地官员进行的。这些血站使用感染的针头在卖血者身上采血。更糟的是,她查出有些医院医德缺失的领导们为了赚钱,曾在黑血市场购买血浆,再高价转售给病人。

高耀洁在调查期间曾经多次向河南省各级政府反应艾滋病疫情的现状,当地官员说:“就你在大惊小怪,哪有那么多艾滋病?”高耀洁凭着她的良心和毅力,契而不舍地写信向国家卫生部反应艾滋病传播的严重性和真实情况,但都毫无音信。

农民卖血800毫升,赚了80元人民币(约5美金),用来供孩子上学,维持生活。他们误以为这是一个生财之道,都跑来卖血。采血站的工作人员用很简单的方法抽血,将所抽的同型血混合在一起,分离之后,提取血浆、然后再将那些已经混合的血球,加上生理盐水,重新输回多个卖血者体内,以预防贫血。这时,艾滋病病毒已经进入卖血者体内,感染了艾滋病,又不知不觉地将病毒传染给他们的配偶,以及每一个到血站卖血的人。

早在1998年,流动血站已被宣告为非法。但那些贪婪的“血头”仍在地下从事着这些勾当。他们走乡串户,哄骗那些贫穷农民卖血。健康专家预计有2千万农民卖过血。他们当中很多人来自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安徽和山东等省的农村。卫生部门的官员承认,在黑市卖血的农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率高于在合法血站的10倍。

1999年,湖北省武汉中南医院的桂教授采集了155名卖血农民的血样,发现其中96% 的人HIV抗体都是阳性。河南省驻马店、开封、商丘、周口、信阳和南阳等地的不少村庄都有许多农民全家死于艾滋病。河南政府对外只说上蔡县的文楼村,60% 以上的人在卖血后感染了HIV病毒。很多人已告别了这个世界,留下孤儿和老人。

高耀洁说,“艾滋病传染是一场人类灾难。我认为这次的艾滋病危机跟恐怖袭击和世界大战属于同一级别。”她在一次CNN采访中这样说。从一开始,她就认为这样一场大规模的传染病,如果及时采取了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专家们曾希望中国政府高层可以发出紧急命令,作出反应。世界知名的艾滋病防治专家何大一博士解释:“中国的系统是典型的自上而下,”他说,“除非得到了高层的指示,否则他们都会消极对待。但是对于这样一场公众的健康危机,不作为无疑意味着将死很多人。”日积月累,尽管艾滋病受害者的人数不断增加,那些政府官员还是熟视无睹。

高耀洁去找河南省的地方官员,告诉他们她收集到的惊人讯息,希望政府可以立即行动。官员试图让她闭嘴,“以后不要再说了,河南艾滋病问题解决了。”当时,血液贩子和当局都不愿泄露真相。2006年,一个熟悉血液采集站的中国分析家说:“这些血液采集站都是国企,部分由公共健康系统下的公司资助。它们与医院处于同一系统中,卫生系统的高层管理人员有特殊动机去隐藏问题。”

了解到情况的严重性,高耀洁决定公开揭发。她说:“我是个医生,个人的职责是引起更多的人对艾滋病的关注,竭尽全力将这场灾难下降到最低程度。”高耀洁说,现在这种情况是贪婪的本地官员和商人从事血液生意的后果。这些缺德的医务人员在黑血站老板的掩护下,从事血液买卖的活动。高耀洁在一次《时代杂志》采访中告诉记者,“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并非因为卖淫或者吸毒。因为当地腐败官员捂盖事实真相,他们担心艾滋病疫情一旦曝光,他们参与此类勾当的罪过也会受到惩罚。”

地方政府官员切断了解决这场危机的唯一通道:面对问题。他们隐藏问题,并借着大众宣传媒体,误导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说是来自于性乱与吸毒。多年来,农村人得到的都是错误消息。根据一项对一万名人的调查,不到15% 的人能正确的说出HIV传播的方式或者如何保护自己。他们并不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感染而传播。“输血加剧了艾滋病的传播,并非像他们声称的是性接触传染,”高耀洁在一次路透社的采访中说,“这是真实的,尤其是在河南、安徽、四川和广西省贫穷的偏远地区。”

自费研究宣传防艾知识

高耀洁意识到应该全力以赴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她从1996年开始写作并自费发放艾滋病预防资料和书籍,让广大群众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这个贡献比我做本职工作更大,我看门诊一天最多只能诊治几十个病人,但我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工作,每天都能教导成百上千的人,让他们掌握防艾知识,从而拯救更多的生命。”高耀洁用自己的退休金,以及河南省文史研究馆和宋庆龄基金会的捐款,印发了800份“艾滋病预防常识”宣传单,在1996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文史研究馆出车,2位工作人员陪同高耀洁,他们一起坐车到河南郑州5个长途汽车站发放宣传单。她请人们将宣传单带给他们同村的人阅读。人们争相索取宣传资料。高耀洁自费出《艾滋病、性病的防治》一书并免费发放30万册,支出40多万元。她还编写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等小报,发放120多万份。自2000年开始她还向全国各地个人、学校、图书馆等赠送自己的著作。除写作、印刷和出版,高耀洁还走访很多农村、大学(北京五所, 上海六所,南京八所, 长沙、天津、西安、济南等多所名校),举办讲座,宣传艾滋病疫情及防治方法,同时发放艾滋病书籍和宣传材料。[12]2006年底,她在新浪网开通了自己的网络日志,其中发表了她掌握的病例,以及收到的艾滋病患者来信。从1999年至2009年,她发了超过一百二十八万份宣传单。她一共编写了七册有关艾滋病书籍,其中一本名为《艾滋病预防和性传播疾病》的小书,发给了医院、学校、工厂和农场。该书总计印刷了超过三十八万多册。

2001年,她将“全球卫生理事会”授予她当年“乔纳森·曼卫生及人权奖”的奖金两万美元全用来加印《艾滋病性病的防治》。[13]

高耀洁对河南省人口稠密地区的艾滋病现状进行调查,记录艾滋病疫情,并拍了患者照片,编写存档。她揭露这个被官方隐藏的艾滋病情况,最终估测:河南省1亿人口中,约有2%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病人。

“血祸”之灾及其后遗症(2001-2007)

揭露血祸真相

高耀洁认为,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采血和输血。输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尤其无辜。2006年10月24日,她在自己的网络日志中表达了对中国血液安全问题的担忧:首先,在单采、有偿献血已被禁止,无偿献血又无法满足临床需要的情况下,采血已经转入地下。其次,国家对血液污染事故的查处不彻底。最后,司法部门对待艾滋病患者不公正。[14]

她反对官方宣传“艾滋病在中国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和吸毒传播”的观点,她认为中国农村并没有多少同性恋人口,贫穷的农民也无力购买毒品。此外,经武汉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在河南驻马店调查500多艾滋病病人, 夫妻同居时间在5年以上, 对方感染爱滋病病毒者,40多人,证实艾滋病性传播的机率不到10%, 因中国的艾滋病病毒类型与外国不同, 过分强调官方的观点助长了人们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偏见。人们认为,既然吸毒或性滥交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那么得艾滋病的人必定大多从事这类活动,进而称艾滋病为“脏病”。艾滋病患者也因而受到歧视甚至侮辱,并殃及家人。

“社会对艾滋病人不理解。人们认为:这病是“脏病”。…… 其实,中原地区人感染艾滋病,大都不是因为性乱,而是卖血。”[15]

她还认为地方政府时常掩盖艾滋病血液传播的严重性,另外,许多“有知识的人”也在“说假话”,“办假事”,“造假货”, 特别是假药, 危害了更多人的生命。[16]2003年12月,高耀洁在同吴仪会面时,否定了“吸毒和性是中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的说法,并直言告诉吴仪:“他们在骗你”。此外,高耀洁还认为,强调性传播艾滋病的目的是为了掩盖政府的失职。[17]

高耀洁认为,中国国内的艾滋病宣传,过分强调避孕套的作用。这对艾滋病的预防有很大负面影响。她的理由是,既然安全套在用来避孕时都有破裂、失效导致避孕失败的危险,它就不能用来预防更加危险的艾滋病。过分宣传避孕套的防艾效果,导致人们对艾滋病放松了戒备,再隐瞒艾滋病病人的真实姓名….. 更加重了艾滋病蔓延。至于有效的方法,高耀洁的回答是:“洁身自爱,才是保护自身、家庭、社会健康,防御艾滋病的最好办法。”[18]

高耀洁也强调,卖血、卖血传染艾滋病不仅限于河南,而是普遍存于中国境内,是全国性的问题。[19][20]

备受误解阻扰

高耀洁的调查和推动工作并没有获得官方的称赞,反而受到监视。她很快成了地方政府官员恐吓和威胁的目标,因为高耀洁的工作可能暴露他们的丑闻,断了他们的财路。官员们窃听她的电话,拆开她的来往信件,没收她的照片,取消她在大学的讲座,并阻止她与记者见面。他们甚至给她贴上了“被反华势力所利用”的标签。高耀洁激动地说:“他们指责我破坏了河南省的形象,但是他们就是那些黑血站的后台!也是这场血难的罪魁祸首。”

高耀洁经常被别人误解,她试着去帮助一些人,但因为艾滋病的传播不为人民所理解,甚至已经出现社会的偏见,有时人们看见她就像看见瘟疫一样。有一次,她和两个文史研究馆馆员一起去一家夜总会发放预防艾滋病的资料。“那些小姐躲起来不见面,就像一个可怕的怪物来了一样。”高耀洁回忆,“有的女人看到这些预防艾滋病资料就撕碎扔进垃圾桶,并说,‘你们赶快滚出去!顾客要是看到,就没人敢来这了。他们肯定误认为我们全都害有艾滋病!’夜总会经理气势汹汹地跑过来,将我们赶了出去。”高耀洁去娱乐场所、商店,政府机关、工厂和企业发放宣传资料,人家也不欢迎。有一次,他们到一家大花店发放宣传资料,两个艾滋病女孤儿一起去,她们向一位青年人鞠躬,说,“叔叔,艾滋病是国难,请你看看这些资料。”那位青年说:“国难关我啥事?”

高耀洁发现了更惊人的是人们对于艾滋病的共同误解。2001年5月,她在公开信中写道:“这里面有很多误解。大部分人认为‘我不去嫖妓,也不卖淫,所以我不可能得艾滋病。’”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认为是艾滋病患者就有性混乱行为,说“艾滋病是脏病,好人不会得。”他们甚至说“艾滋病预防教育资料是可耻的。”在过去几年里,高耀洁捐赠一万多元,来自她的稿费和奖金。她印刷资料和书籍,资助上百个艾滋孤儿。当她知道在农村艾滋病感染者比城市更多,由于官方的掩盖,这些人们对病毒一无所知。她和同伴们开始行动,在郑州5个长途汽车站发放艾滋病预防资料,3天分发了800份;后来在火车车厢里向旅客发放资料。她亲自艰苦跋涉,走乡串户,在河南农村将防艾小宣传册散发到那些对艾滋病毫无了解的农村和山区。

她给那些被艾滋病沉重打击的村民带来安慰,给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了食物、衣服、药品和现金。她为那些已故艾滋病患者的孩子提供帮助,让他们上学,甚至将一些孩子带到她自己家。

高耀洁做艾滋病关怀的时候,引起家人意见分歧。最令她心碎的是家人对自己的误解。丈夫郭明久曾问她为什么做这项工作。“我们在家安度晚年岂不更好?”高耀洁告诉老伴说:“作为医生,我们不能眼睁睁看人死而不伸出援助之手。”由于当局的逼迫,她的孩子们因此吃了很多苦头。高耀洁的小女儿失去在河南省职工医院的工作,导致母女关系严重不和。小女儿最终离开中国去了加拿大。如今还有个坏人在挑拨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高耀洁说:“小女儿毕竟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我太痛心了。”她的小女儿被广东江门的一个无赖蒙蔽利用了。这个无赖是国保的帮手,是替政府“黑社会”做破坏工作的,他通过挑拨、收买高耀洁的亲人,收集情报,达到追踪控制高耀洁的目的。因此母女的关系极差。

高耀洁的孩子们不同意母亲带艾滋病孩子回家,生怕艾滋病传染。2002年春节,高耀洁把3个艾滋病孤儿带到家里过节,可把儿子吓坏了。她儿子说:“妈妈,你把这么多农村小孩带到家里来,万一传染艾滋病怎么办?让我送他们回去吧?”高耀洁解释说他们都是艾滋病孤儿,需要一个避难所继续生活。“他主要是害怕被传染艾滋病。”

为了方便高耀洁的防艾工作,她和丈夫在狭窄且不能供暖的家里建立了一个“指挥中心”。她通过讲座和写文章积攒额外资金,并尽力节约家庭预算,每月开支限制在200元左右。2001年,高耀洁获得3万美元的人权奖,她立刻用这笔奖金印发了3万7千多份《艾滋病性病防治》小册子,一百二十多万份防艾资料。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她通过基层医务人员、计划生育诊所、妇女团体、艾滋病患者的亲戚们,在公交车站、火车、媒体上宣传防艾知识。

高耀洁在河南的大规模防艾宣传工作,遭到了某些人的不断攻击。当地官员和那些发艾滋病不义之财的人对她恨之入骨。当她曝光有关艾滋病蔓延的真相被传开时,当地政府官员对她的指责与日俱增,他们不顾一切地掩盖事件的真相和自己的罪行。不但如此,他们还指责高耀洁制造谣言。甚至有人坚持说河南省“不是唯一”发现艾滋病人的地方,河南政府对艾滋病病人照顾得很好,他们树立上蔡县文楼村的典型,让人们去参观。当局对其它地区的艾滋病疫情尽力捂盖,试图强迫高耀洁对媒体讲话时也要按照官员的意思。但高耀洁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诚实和坦率,只要一发现腐败现象存在,她就要谴责。当局某些官员取消了高耀洁在各地大学的艾滋病教育讲座,禁止她发放免费药品和小册子,并指责她被海外反华势力所利用。

高耀洁说:“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有些人曾为他们工作,并且说一些日本人希望听到的话。这些人的做法伤害了国人的心。今天说谎的那些人和那些为日本人工作的中国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高耀洁说:“那些鼓励血液交易的官员们应该坐牢,甚至处死,你看,我们的输血法颁布已有十年了!这些当权的吸血鬼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还活着呢?”

2000年8月,《中国周刊》发表了一份对高耀洁的详细采访,其内容是关于河南省的艾滋病情况 (后来被许多其它报纸和杂志转载) ,当地官员怒斥她未经批准把艾滋病消息发布给记者,此事损毁了河南省的形象。官方通知她不要再与媒体联系。虽然中国的新闻记者一直排队采访她,但是不久他们就受到了政府的恐吓威胁。那些坚持采访的人失去了他们的工作。记者们因害怕而不敢写关于艾滋病信息的新闻报道。有关高耀洁和她工作的报道从此销声匿迹了。

1999年12月,伊丽莎白?罗森塔尔放弃医生工作成为一名记者,在纽约时报驻北京处工作。她几次想采访高耀洁,但河南省外事办在这一年内三次告诉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站:“高耀洁教授有病不能接见”。2000年9月,罗森塔尔下决心亲自前往郑州拜访高耀洁。罗森塔尔在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办公室问高耀洁的住址。

罗森塔尔直接找到高耀洁家并敲门。高耀洁开门见到站在她面前的美国人时,她笑了。罗森塔尔脱口而出,“你看起来很健康!”“我三次没有找到您,这是第四次,找您比找诸葛亮还难。”两人谈了一个中午,罗森塔尔获得了有关资料。这篇采访报道很快就在世界各媒体传来,河南省的官员震怒了。罗森塔尔因着这次冒险采访,获得“克林顿优秀采访奖”,成了名记者。

当地政府没有使用法律手段来惩罚高耀洁,而是加剧了对她的身心骚扰。他们派警察在她住的小区门外站岗,监视她的行动,与试图拜访她的人搭话。有时,高耀洁的家庭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来电信号被阻断或窃听。

2004年,高耀洁获得2003年度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奖”。河南省宣传部的高官三次赴北京,要求除去高耀洁的名字,另换其他人,未能得逞。这个高官恼羞成怒,下令河南省所有媒体不准报道高耀洁。从此高耀洁的事迹逐渐销声匿迹了。

中国中央政府与河南省政府的意见并不一致。2003年11月10日,高耀洁被邀请去清华大学听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关于艾滋病的演说,河南官员完全无视中央政府的意愿,命中医学院医院党委副书记sj、老干科科长jzp赴北京堵截高耀洁。他们追踪到会场,大会门卫说:“你们再胡闹,我叫保卫处处理你!”他们无奈地走了。

高耀洁的努力工作和持之以恒最终迫使政府承认艾滋病存在的问题。2003年,中国政府承认中国有艾滋病,承诺提供资金预防和控制该疾病。2004年,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发布一份报告,到2006年中国有85万到150万成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2007年中国卫生部官员估计只有75万成年人被感染,而其它消息来源估计大约有150万中国人被感染。 2007年10月,中国官方已经记录18万3千7百33个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包括1万2千4百64已死病例。但是很多人未经检测仍然处境危险,一些人由于耻辱而不愿暴露自己的病情,一些专家担心这个数字会更高。

2005年,复旦大学gyn教授发表一篇有关艾滋病与“血祸”的综述《血殇》,文中叙述参与艾滋病调查报道者共217人,613人次。2005年以后,由于当局的压力,这些报道逐渐销声匿迹。

高耀洁继续深入新的村落,将那里的艾滋病传播情况全部记录在案,提供给防艾志愿者, 为这些地区的村民们提供帮助。高耀洁把自己比喻成打击“黑洞”的一把钳子。这些地方可以获得许多艾滋病的信息,也可以见到许多病人和艾滋病孤儿。

八十岁以后,2006年,与她一起生活50多年的丈夫去世,给她带来了莫大的痛苦。有关当局想方设法堵住高耀洁继续外出为艾滋病病人服务的路子,但她依然有信心,有智慧地从事著书立说。高耀洁告诉人们,她不知道她还能活多久,只要她还活着,她就尽可能纪录所得的素材,留作历史资料。高耀洁说:“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有很多(地下)卖血站,有许多卖血者每两天到这类站点卖血一次,输污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感染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对抗艾滋骗局

高耀洁花费了大量精力揭露“防艾”名义下的行骗。据高耀洁自己介绍,到1998年时,她收到的信件中声称包治艾滋病的信占了总数的10%。[21]同时她还说:

“防艾圈太大、太乱了。”“政府官员、地方官员、基金会、NGO、专家、医院、制药厂、江湖游医……太多了,这些年艾滋病问题上,多少人说了多少假话呀。”[22]

2003年,因为在一篇题为《你诈骗艾滋病病人的钱财不感到可耻吗?》的文章中攻击江湖骗子,高耀洁被告上了法庭。原告李德敏认为,尽管高耀洁并没有点名,文中提到的骗子就是他,并认为高耀洁侵犯了他的名誉权。2003年9月16日,经法院审理,高耀洁被认定无罪。[23]为了保护身后名誉,防止他人借“高耀洁”之名行骗,她于2005年10月1日发表了遗嘱,要求“不留骨灰”,“以免任何人、任何组织或官员利用我的名字成立组织……搞行骗或闹剧,让那些“能人”获利,危害他人……”,并进行了公证。[24]

照顾艾滋孤儿

“艾滋孤儿”是父母死于艾滋病的孩子们。高耀洁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高耀洁把艾滋遗孤的问题总结为三点:生存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25]尤其遗孤的心理问题,对社会有潜在的威胁。

“艾滋孤儿的问题,将来是个社会动乱的根子……他少吃无喝的,他又没有知识,他又不懂法律,你想想他会对社会造成什么东西,现在已经出现艾滋病人杀人了。”[26]

为了打破与艾滋病毒有关的社会偏见,高耀洁将艾滋感染孤儿抱在怀中,以向村民证明正常接触并没有危险。她在高中、大学发表演讲,鼓励学生参与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斗争,但遭到地方当局的阻扰。

高耀洁曾说过,孤儿是艾滋病危机中最可怜的受害者,因为每个艾滋病死者都会留下1到2个以上孤儿。他们的父母死于艾滋病之后,孤儿在村子里和外界都会被看不起。农村人很迷信,认为这些孤儿是“妨人”(克星),把他们的父母都“妨”死了。这些孩子经常因为太饿,到地里找到什么就吃什么,吃青麦粒,拉肚子。高耀洁把孤儿安排到老家原籍,请无子女的家庭收养。这些孩子离开时都想见见亲人,他们的亲人会说,“你们走到哪里就妨到哪里。”或者干脆不理睬他们,有时候连头都不抬。

高耀洁曾经访问河南一个村落。当她走过一条狭窄小巷时,听到一个孩子哭喊母亲的声音。“当我走进这间屋子,我看见那两岁孩子的母亲上吊自杀了,死者的身体已经僵硬了。这个小孩还不知道母亲早已死了,他拉着母亲的脚,用他的小嘴啃着妈妈的脚后跟,不停地呼唤‘妈妈下来’。

高耀洁得知孩子的母亲是艾滋病患者,丈夫已经死于艾滋病,这个孤儿也是艾滋病患者。家中的积蓄已经被庸医骗走,如今家徒四壁,已无任何生存余地。高耀洁一行3人目睹此景,相对而泣,一天吃不下饭。高耀洁说:“这类艾滋病病人自杀事件,在河南的农村随处可见。”

在另一个村庄,她一日之内碰见六个因害艾滋病的死者正在下葬。这个村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大门上贴着白纸,表示近年死过人。

高耀洁通过调查发现,她给孤儿们的汇款,他们常常被监护人扣留、剥夺,只有很少用在了孩子身上。所以她认为,正常人家庭分散领养孤儿是解决“艾滋孤儿”问题的最佳办法。因为孤儿们可以在正常的家庭、社会环境下成长。2001年,她将六名孤儿送到山东省曹县的农村家庭分散抚养。2000-2004年,她花费八万多人民币,无偿资助了164名“艾滋孤儿”。[27]据估计中国现在有几十万的艾滋孤儿。多年来,高耀洁帮助的艾滋孤儿有的在新家、在学校生活得很快乐,学习成绩也不错。但也有些艾滋病孤儿厌学,一心想外出打工挣大钱。香港智行基金会主席杜聪听到高耀洁的介绍也很伤心。杜聪领他们外出旅游散心,去山东菏泽牡丹园游玩,希望恢复孩子的正常心理,激发他们努力向上。高耀洁离开中国后把艾滋孤儿照顾的工作交给了杜聪先生。

受打压被迫出走异国(2007-)

近年来河南省有数以万计的人被艾滋病摧残,但未曾有一名官员为此负责。[28]高耀洁勇于曝光事实,而地方政府则希望掩盖因工作失误、失职以造成的艾滋病蔓延。所以当高耀洁到农村探访艾滋病患者时,常常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他们常以维护地方形象或保护国家机密为借口驱逐高耀洁。向政府报告高耀洁行踪的农民可以接受大约500元人民币的报酬。[29]所以她尽量选择便宜的寄宿,因为那里的人们不会经常向政府报告她的行踪。[30]她撰写的关于“艾滋村”的书籍在河南省也被禁止。[31]她相信自己的电话遭到窃听,甚至怀疑有人可能试图刺杀她。[32]

她的女儿郭炎光,因为高耀洁的“防艾”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工作单位的敌视和压制,最终失去工作,不得不于2000年底移民加拿大,母女关系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33][34]

一些村民也憎恨她的工作。正如高耀洁当初所想的那样,很多人认为艾滋病只能通过与妓女性交传播。另一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外国病,不会感染中国人。有些人羞于阅读她汇编的教育读物。还有一些人担心,宣传艾滋病的蔓延会对生活和工作在河南的人带来坏影响。这是实际情况,随着河南艾滋病广泛传播消息的传开,河南人开始在全国受到排挤。政府怪罪“不道德的”艾滋病毒携带者,企图掩盖自己参与“血祸”丑闻的罪行。但高耀洁毅然为受害者辩护:“中国的农民现在很穷,他们甚至没钱吃饭,怎么可能有钱去嫖娼或吸毒呢?”“现代中国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穷人濒临死亡边缘,而富人为他们的财富而窒息。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艾滋病患者是通过卖血或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毒。我非常反对这种宣传。”

2001年,“全球卫生理事会”授予高耀洁当年“乔纳森•曼卫生及人权奖”,中国政府禁止她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典礼,她以前的工作单位拒绝给她办理护照。他们害怕她会告诉全世界:在中国艾滋病主要是血液传播,不像政府所宣传的通过性接触或静脉吸毒传播。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出席了“乔纳森•曼卫生及人权奖”颁奖典礼。安南说:“高医师未能出席今天的颁奖仪式,我深表遗憾。她是一位在中国农村从事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女性活动家。” 2002年,她被《时代》杂志授予“亚洲英雄”称号,2003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授予“亚洲之星”称号,并在同年获得菲律宾“拉蒙•麦格塞塞”公共服务奖,她准备出席马尼拉颁奖典礼,再次遭到当局拒绝。[35]

高耀洁获得了几个国际社会的奖项后,中国政府才准许她访问美国,但在出国之前,河南当局还是动用许多警察将她软禁在家中半个月。2007年2月6日,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高耀洁女士在家中受到软禁,不能出境,只允许她的子女前往探望。[36][37]软禁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她赴美国领取“生命之声”组织颁发的奖项。[38]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以私人身份致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引起了事态向积极的方向转折。2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批准高耀洁前往美国接受颁奖。河南当局却另出一招,他们迫使高耀洁的儿子参与拦阻母亲出国领奖。2月18日,高耀洁的儿子跪在母亲面前,一连磕了三个响头,求她不要去美国领奖。“当时我的心就像碎了一样,”高耀洁描述道,“我儿子说‘就说你病了,不能去美国’。但是你怎么能对整个世界撒谎?我不愿意像这黑暗社会中的许多人那样撒谎。”高耀洁心志已定,即使儿子劝阻,她也不愿意放弃。高耀洁于2月16日接获通知能出境赴美领奖,2月26日,高耀洁抵达纽约。2007年3月14日,高耀洁在美国首府华盛顿接受“生命之音”2007年度“全球女性领袖”奖。

14日下午,希拉里在她的办公室单独接见了高耀洁。这是早就安排好的议程,,她在致胡锦涛和吴仪的信中就说过,“我期待着能有机会与高医生见面.”。高耀洁刚出电梯,希拉里的女幕僚就迎上来。她告诉高耀洁,听到她被软禁的消息之后,希拉里非常着急,命令她赶紧起草信件,二月初那几天,她先后起草了十几封信,送希拉里签字后一一发出。直到北京有了肯定的答复,她们才松了一口气,接着就准备迎接高耀洁的到来。

高耀洁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说:“我能够出来领奖,也不说明了中国在改革开放方面的进步吗?”她点头称是。她引高耀洁走进希拉里的办公室。希拉里笑嘻嘻地出来迎接。她把高耀洁请到里间,坐在沙发上,开始拉家常。她先问高耀洁现在的工作情况,又问她来美国生活习不习惯。说话间,她一直上下打量着高耀洁,目光不时地扫过她的黑底白花衣服和那双穿着自制布鞋的小脚,脸上露出好奇的微笑。高耀洁告诉希拉里,这小脚是中国妇女千百年来苦难的缩影,现在已经不多了,她是最后一批了。希拉里很礼貌的把话题转到艾滋病问题上,高耀洁介绍了中国艾滋病的情况,她表示同意高耀洁的防艾主张,还提出要提倡性道德,鼓励人们洁身自好,等等。言谈中高耀洁发现,她是中国通,对中国的情况相当了解。

在盛会期间,高耀洁先后见了前总统执行长菲奥莉娜;克林顿时期的白宫办公室主任麦克拉蒂;布什总统关系密切和共和党德州的凯?巴利;2008年总统侯选人的共和党阿拉斯加州参议院哈格尔;有线电视网(CNN)The Situation Room的节目主持人沃尔夫-布利哲;CNN的伊拉克战地者克里蒂亚尼?阿曼普尔;以及NBC的资深记者安德里亚-米切尔(格林斯潘的夫人)等知名人士。足见此行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重视。

特约颁奖嘉宾资深女记者朱莉•伍德若芙向全体与会者讲述了高耀洁十多年来为调查艾滋病疫情,救助艾滋病受难者和艾滋孤儿,和以极大的勇气揭露艾滋病“血祸”真相所做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就。全场来宾深受感动,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献给了缓缓走上颁奖台的高耀洁。

高耀洁在美国的亲友也受到大会的盛情邀请。她的妹妹高明凤夫妇,小女儿郭炎光,王淑萍医生等。那一刻,高耀洁的眼眶充满了泪水。这一时期,高耀洁的生活并不平静。她离开中国之后,一直在中国人员监控之下。每天半夜之后,都有人向国内汇报情况,直到下半夜2点多。同时,封闭了高耀洁来往的消息。此事把曾金燕气哭了。

有一件事令高耀洁终生难忘:大会后的酒宴上,有人领着一位老年女士走到她面前。翻译介绍说,这位女士自费买机票,乘了4个小时的飞机,来到华盛顿。又花了300美元买了张门票,目的只有一个:亲眼看一看高耀洁,并合影留念。那位女士说:“你是个善良的人,救了很多人,你的工作很不容易,比德兰莎修女的工作条件还要困难,你是英雄。”

2007年3月下旬, 河南当局就吵着说:“高耀洁去美国不回来了”。4月8日高耀洁从美国返回,二弟赴上海接她。飞机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住在一个朋友家。前一天有关当局打电话追问那家主人“高耀洁是否住在你那里?”4月中旬高耀洁先到开封,住她小弟的家,4月下旬回郑州家中,这伙人一直追控着她的行踪。

2007年5月他们在高耀洁住室前后安装了四个摄像头,并依然对她的子女施加压力。有一次高耀洁感冒了,去厕所、厨房时都要扶住墙走,。她去开封小弟家住几天,国保人员把她接回来。

2007年4月20日,国际天文台将38980号小行星命名为“高耀洁”。河南封闭了这一消息。直至2008年9月,在中央《科学导报》发表之后,12月高耀洁才知道这一消息。

2009年2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莉.克林顿 (Hillary.Clinton) 访华,她通过外交部要求见高耀洁,中国政府同意了。2月19日高耀洁抵达北京,20日河南官方派高耀洁原工作学院已退休的党委副书记赵芬莉赴北京去拦截她,并通过北京警方说“高耀洁有政治问题,不能见希拉里。”赵芬莉乘飞机到北京之后,没有找到高耀洁,故未能达到目的。此后当局对高耀洁的电话与一切活动监控加紧。

2007年6月2日至8月27日,高耀洁先后往全国县级公安局邮寄防艾书籍《鲜为人知的故事》(2004年曾获优秀图书奖),2719包,三个月后毫无音讯。她到邮局查寻,他们说:你在邮局寄东西十多年了,这么多的邮件不会不发,问题出在总局。高耀洁估计:可能是当局害怕人们知道艾滋病真情,把这批书扣了。

2008年底至2009年初, 高耀洁向全国收集书籍杂志, 寄给无钱买书的学生,受到很多有志之士的支持。诗人张立凡先生在网络上号召大家帮忙,先后受到全国各地寄来《读者》、《南风窗》、《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新闻周刊》和《生活周刊》等十多种,几十万册,《南方都市报》一次寄百余公斤。她的转寄,第一批、第二批,证明杂志到达了,第三、四、五批均石沉大海。2009年4月,家中还存有几千余册,不敢再邮寄。

2009年5月6日,高耀洁发现气氛不对,电话又出故障。出现了2007年她赴美国领奖前夕之势,比上次的形势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午饭未来得及吃,假牙也未来得及带,匆匆离开了家。此时,三辆警车已停在我小区门外待命。高耀洁离家之后,本想躲过法国颁奖期就回家了,和去年躲奥运会一样,少遭很多麻烦。

6月中旬,高耀洁在开封,若回家,地方当局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回去,郑州的孩子与其他亲属会受到不可想象的打压。想来想去,高耀洁不知哭了多少次,最后想到很可能给她定个莫须有的罪名置之于死地,孩子们落个犯属之名,孰轻,孰重呢?

“我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非万不得己, 不会只身出走在外,这次盲目外出, 不知所从, 只是为了把这些资料(艾滋病疫情的三本书) 留给后人,苍苍大地, 茫茫人海, 何处是我的归宿。”

最后她决定出走。她托香港的朋友帮她联络,请他往国外给2007年认识的朋友打了个电话,说她已经离开了家,无处可归, 需要出国。7月中旬取得联系,7月下旬开始办外出手续,有朋友转托在美国的华人组织, 请他们派人来接她。

“离开国内时有大学生送行,临上飞机前,其中一位大学生送我到机场入口处,交给我一个字条,他说:奶奶,你到飞机上再看,以资留念。8月7日离开了广州白云机场,途中三次转机,8日抵达目的地。我的心中一块巨石落了地,接纳我的是山东同乡, 住在他们家里, 他们全家都对我的生活照顾得不错, 住了半年多,我非常感谢他们。我这个穷光蛋, 来美国之后深深体会到,来美国的华人, 多么富有, 多么会花钱, 多么狡诈,一切一切, 真一言难尽,我只好‘自我封闭’。

2010年3月, 我被哥伦比亚大学聘为访问学者, 由外地搬往纽约,住在一所公寓里,深居简出,我要尽心尽力,把书稿修改好。

我离开家后,在国内外辗转多处,最后到纽约,幸遇慈善机构和善心人,把我的生活安排的很好,解除了我的后顾忧虑,世界上还有很多朋友和陌生人关心我。”

个人语录

“我从未想过成为一名英雄,但是谁给我送来第一批艾滋病患者呢?从那时开始,我走上了一段不归路。”

“作为个人,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希望我的努力会激励全社会来密切关注艾滋病。”

“在我看来,一个人不应仅仅为自己而活着,还要为他人着想。猫头鹰天生吃老鼠,蜻蜓天生吃蚊子。人也应该生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奉献社会,而不是损人利己。” —-谈到公民责任感问题

高耀洁说尽管她的诚实自己和家人带来了痛苦,但她从小就被教育说真话:“这样的教育让我受到磨练,也让我陷入麻烦。….我不会说谎。我认为叫我撒谎是最大的侮辱。”

“国外华人很多, 多数人很有钱, 各式各样, 形形色色, 把国内人的俗气也带出来了, 宗派斗争, 金钱至上, 令人生畏,而本人年老多病,多年来靠药物维持生存,耳聋眼花,乏力嗜睡、行走蹒跚,精力、体力均不支,所以我不去参与他们的活动,只有埋头整理书本,来度过我人生最后的时光。”

“我已年逾八十,在世上来日无多。想想在浩瀚的夜空中,在灿烂的群星里,有一颗并不明亮的小星星,上面留着我的名字。我不知道这颗小行星有多大,亮度是几级,肉眼是否能看见..也许它只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一块大石头把。我知道,人在做,天在看,即使我的生命结束了,我的躯体化成尘埃以后,这颗小星星还要高高地在太空中注视着地球,注视着艾滋病这场世纪灾难的结局,注视着造成这场血祸的罪人们走上历史的审判台…这一切我是看不见了,但是它能看得见!”

“我只能对故国家园的孩子们说:但愿你们不会重蹈苦难的老路,因为世界正在前进呀但愿你们能看见我们还没见到过的曙光,因为太阳总要升起的呀但愿你们能走上光明的坦途,因为中华民族已经付足了代价,该到收获的季节啦但愿你们终生留住美好的梦想,因为没有梦的星星就会变成地上的一块黑石头了孩子们,请记住一个老人的祝福吧。即使我走了,那颗名叫‘高耀洁’的小星星也会在夜空中看着你们啊。”

他人评价

杜聪:“多年来,我和高教授去过无数次华中地区的乡下,访问不为人知的艾滋病感染村庄。她把这个称之为‘敲击黑洞’。一旦发现黑洞,我马上对孩子们进行支持,帮助他们上学,给他们提供物质供给。”杜聪的灵感来源于高耀洁:“我很钦佩她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不知疲倦工作的勇气。她教我如何帮助那些艾滋病儿童,如何与地方当局打交道等。她还鼓励我要勇敢,不要放弃或妥协,总是讲真话,她把她救助的孩子也交给我抚养了。”

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她是一位在中国农村从事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女性活动家。”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署长Peter Pilot:“艾滋病的历史和抗击艾滋病的历史是由那些无名英雄们、那些与社会主流抗争的人、以及那些真正敲响警钟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的。她就是其中一位。”

Harri Holkeri, president of the 55th UNGeneral Assembly, once complimented Gao Yaojie before the worldwide media.”Knowledge is the best vaccine for AIDS,” he said. “In China’sHenan, there is a volunteer dedicated to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Her storiesare touching, and her spirit is admirable.”

荣誉与奖励

1999年,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39]

2001年,她获得了全球卫生理事会(GobalHealth Council)颁发的“乔纳森·曼恩世界健康与人权奖”。[40]但因为地方政府拒绝签发护照而未能亲自领奖。[41][42]

2002年,她被《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43]同年7月,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5位“亚洲之星”之一,于人民大会堂颁奖,颁奖者为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44][45]

2003年,她获得了由菲律宾政府颁发的“拉蒙·麦格塞塞公共服务奖”(Ramon Magsaysay Award for Public Service),[46][47]马尼拉市市长赠送了她金钥匙,并授予她荣誉市民称号。但高耀洁未能亲自领奖。[48]《南方周末》2003年度人物题名。[49]

2004年,她被评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3年十大年度人物”之一。11月2日,获得“内滕国际育儿奖”,颁奖于人民大会堂。[50]《南方人物周刊》将她列为“影响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五十人”之一。[51]《鲜为人知的故事》获得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她编著的《一万封信》获得了由《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联合举办的首届“华语传媒图书大奖”[52]的“2004年度图书大奖”。[53]

2007年,她获得由美国援助发展中国家妇女组织“生命之音”颁发的“妇女领导者奖”。颁奖仪式于当地时间3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54]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希拉莉·克林顿出席了颁奖仪式,并表示“很高兴在这里见到高耀洁”。[55]

2007年,38980号小行星以“高耀洁”来命名。

2007年9月20日,与蒋彦永同时获得纽约科学院2007年度科学家人权奖。[56]她的妹妹和女儿代为领奖。

2007年9月29日,位于美国旧金山的“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将当年的“中国杰出民主人士”奖颁发给高耀洁。

著作

《实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专著,高耀洁总主编,郑州,河南省科技出版社,1990年4月,ISBN:7-5349-0598-2

《妇产科误诊误治病案鉴析》专著,高耀洁总主编,郑州,河南省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8月,ISBN:7-80538-561-0

《女人之友》高耀洁总主编,郑州,河南省海燕出版社,1994年2月,ISBN: 7-5350-0979-4

《女科疾病防治全书》高耀洁总主编,郑州,河南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年8月,ISBN:7-80739-733-5(此书内有“人工流产十大罪状”, 见出修订版本271—-273页),多年来全中国畅销,多次印刷,直至2010年1月又出修订版本,ISBN:7807397330, 9787807397335,

《实用女科全集,女性常见疾病防治》,高耀洁总主编 ; 李慧敏,王建凯主编,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ISBN:7-81048-325-0

《艾滋病与性病防治》,高耀洁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ISBN:7-5349-2008-6

《鲜为人知的故事–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众读本》,高耀洁、尚慧彬、郭明久著,中原农民出版社,2003年,ISBN:7-80641-606-4

《现代保个建》内,外, 妇, 儿, 性病共五册,高耀洁总主编,郑州,河南中原农民出版社,2005年9月,ISBN:7-80538-736-2/R·79

《一万封信–我所见闻的艾滋病、性病患者生存现状》,高耀洁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ISBN:7-5004-4601-2

但由于出版在中国受到阻挠,后于香港出版了《一万封信–我所见闻的艾滋病、性病患者生存现状》增补版本:《血灾:10000封信──中国愛滋病泛滥实录》。

《中国艾滋病调查》,高耀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ISBN: 978-7-5633-5317-0

《中国艾滋病祸》(原名《艾滋殇》)高耀洁总主编,香港,天地出版社,2008年3月,ISBN:978-988-211-797-6

《血灾:10000封信──中国愛滋病泛滥实录》,高耀洁著,开放杂志社,2009年,ISBN:978-962-7934-27-1

《揭开中国爱滋疫情真面目》,高耀洁著,博大国际文化有限公司,2010年,ISBN9789868520943/9868520940

《高洁的灵魂–高耀洁的回忆录(增订版)》,高耀洁著,明报出版社,2010年,ISBN978-962-8993-14-7

《我的防艾路》(原名《十年防艾路》)高耀洁著,广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ISBN:978-7-218-07107-7

《疫症病案一百例》,高耀洁著,明报出版社,2011年,ISBN978-988-8081-99-8

The Soul of GaoYaojie: A Memoir, written by Gao Yaojie, Ming Pao Publications Limited,2011, ISBN978-988-8134-33-5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高耀洁)(有删节)

又一位华裔女性成为美国主要城市市长:走进Lily Wu的世界

Reading Time: 2 minutes
作者:硅谷维立 
2021年,华裔女性Michelle Wu创造历史,成为波士顿第一位民选的女市长和少数族裔市长。华人社区引以为荣,奔走相告。
两年后的今天,另一位华裔女性也创造了历史,当选为一个主要城市的第一位亚裔市长。
与Michelle Wu不同的是,她的选区位于保守的美国心脏地带。这里没有大量少数族裔,华裔选民更是难得见到。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该市人口72%是白人,非裔和西裔各占10%左右,亚裔不到5%。
另一方面,之前我们听说的亚裔政治人物以民主党居多。比如Michelle Wu,旧金山曾经的市长李孟贤,奥克兰曾经的华裔市长Jean Quan,现任苗裔市长Sheng Thao,无一例外是民主党人,而这位华裔女性是独立无党派人士。
这个华裔女性是谁?她有什么样的背景?毕业于那间名校?11月中旬,趁APEC在旧金山召开, 美国公民领导力(Civic Leadership USA)和亚太联盟(API Coalition)两大组织在旧金山举办了第一届全美亚太裔民选官员峰会。好友Michelle创办的愉园社是峰会协办组织。她邀请我一起参加了峰会。
峰会上群星闪烁,各种大腕做主题演讲,酒会期间随便跟人攀谈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但最大的收获,还是结识了前面提到的这位创造历史的华裔女性Lily Wu。
(照片由Lily Wu提供)
(照片由Lily Wu提供)
39岁的Lily是第一代移民。她父母来自中国大陆,1983年移民中美洲的危地马拉,Lily在危地马拉出生。
1993年,她父母带着只会讲广东话和西班牙语的九岁的她和弟弟移民美国,定居在位于美国正中心的威奇塔(Wichita)。
(地图中红点是威奇塔,地图最下方是危地马拉)
(地图中红点是威奇塔,地图最下方是危地马拉)

 

中西部人口不如东西两岸稠密,除了芝加哥、底特律几个大都市外,人口超过五十万的城市寥寥可数,威奇塔有四十万人口,是堪萨斯州第一大城市。
(威奇塔,图片来自网络)
(威奇塔,图片来自网络)
(威奇塔,图片来自网络)
(威奇塔,图片来自网络)

 

Lily的父亲是厨师,妈妈是发型师,都没上过大学。Lily是家中第一个大学生。她从威奇塔州立大学毕业后,又获得奖学金在香港大学完成了新闻硕士学位,然后在ABC和CBS电视台做了12年主播和记者。今年四月,在她来到威奇塔整整三十年那天,她从电视台辞职,宣布竞选市长。
Lily跟选民说,职业政客给我们留下了创纪录的赤字和警力的不足,而且热衷于玩政治游戏。我是一个局外人,我将带来新的视角,确保市政厅为所有威奇塔人服务。
她竞选纲领的三大支柱是:确保公共安全、加强经济,恢复民众对市政府的信任。
选举结果,Lily以16个百分点的优势(58.4%对41.6%)击败现任市长,大获全胜。
(照片由Lily Wu提供)
(照片由Lily Wu提供)
作为一颗闪亮的政治新星,Lily是峰会上的明星,也是讨论会嘉宾之一。讨论会一结束,她就被一帮人包围起来,有要采访她的,有要照相的。我幸运地得到主办单位引荐,事先有约,才不受干扰地跟她谈了一个多小时。
Lily不喜欢用politician(翻译得好听是政治家,翻译得不好听是政客)这个词来称呼自己。我问她为什么要从记者转换跑道到politician,她纠正说她更愿意称自己为“公仆”(public servant)。
竞选公职前,她就在社区担任志愿者多年。我们谈到是否应该鼓励更多亚裔从政时,她也说与其鼓励更多亚裔美国人竞选公职,不如鼓励他们活跃于非营利组织中,以志愿者的方式为社区做贡献。有了这种回馈社区、服务他人的心态,更多的领袖人物自然会出现。
事实上,Lily强调说,每个人,无论是哪个种族,都应该更多地参与公民活动,关注当地政治。
(照片由Lily Wu提供)
(照片由Lily Wu提供)

 

Lily曾经注册为共和党人,现在的选民注册的党派登记为自由党(Libertarian)。但我从媒体上读到,自由党并不认可她的竞选。比如她竞选纲领的第一大支柱,增加警察来维护城市安全,就被以小政府为圭臬的自由党批评。但威奇塔市长的位置是非党派的,候选人不需要获得党派提名,也不必受党派意识形态的限制。Lily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回归根本,回归常识,解决民生问题,为市民提供核心服务。
城市街道上的坑坑洼洼有党派吗?她问我。当然没有,也不应该有。
(照片由Lily Wu提供)
(照片由Lily Wu提供)
Lily重视社区和家庭。她记忆中的童年的威奇塔是一个对家庭友好、对移民包容的地方。她也非常喜欢我们亚裔尊重长者、重视家庭的传统。
“我有很深的感恩之心。我每天醒来都充满感激。我很庆幸我活着,我生活在美国,我和我父母住在同一个社区,我每天可以看到我的家人。”
她有一个对自己影响深远的导师,她的“第二个妈妈”,她上中学时学校的心理辅导员。老师本人是心理学家,丈夫是律师。她和丈夫都受过良好教育,在Lily的生活起到了她的家人不能起的作用。她教Lily吃西餐时怎样用刀叉,付钱给她上游泳课,为她打开了很多扇门,展示了很多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机会。
这位心理老师收了三名女学生到自己羽翼下,现在三人都很有成就:一个是医生,一个是药剂师,而Lily直到今年初都是一名记者。
当Lily考虑要选市长时,她第一个就去问这位导师。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吗?导师告诉她她能行。“如果她告诉我不要参选,我不会在这里。”
(照片由Lily Wu提供)
(照片由Lily Wu提供)

 

幸亏导师的支持和鼓励,明年一月Lily就要成为威奇塔市长了。据峰会介绍,现在美国有超过一千名亚太裔民选官员,而50年前民选官员中几乎完全看不到亚太裔面孔。
但亚太裔参政虽然进步很大,民选官员的比例还是相当低。本来亚裔在美国就是少数民族,出头露面的社会精英中身影又更少。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注意到自己与社会主流有所不同,又没有太多榜样可以学习效仿,其他种族的人也容易对亚裔视而不见。
所以这次峰会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有自己的代表很重要“(representation matters)。坦白地说,美国社会是相当公平开放的。经过近几十年的苦干,在法律层面各族裔的平等基本得到了保障。但要改变一个社会的文化,让各个族裔消除隔阂,相互了解,和谐共处,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亚太裔积极参政竞选公职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而且正如Lily所说,从政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服务。我们既然选择在这里安居乐业,就应该把自己当主人。既然是主人,就应该主动站出来端茶送水为社区服务。
所以她站了出来。从一个不会说英语的移民小女孩,变成一个专门用英语讲述社区故事的记者,又从一个工薪阶层家庭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和政坛新人,在一个几乎没有亚裔的地区当选为当地有史以来第一个亚裔市长,Lily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启发他人,让他们看到一切皆有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美国梦。
(转载自硅谷生活家)

从Burlingame到Filoli —拜习会随感

Reading Time: 3 minutes

作者:佚名 (转自网络)

值此中美复婚,  亚太共荣的大喜之日, 习拜大婚在加州硅谷美丽的FiLoLi庄园举行。FiLoLi 的名字固然有点讲究( Fight for a just cause; Love your fellow man; Live a good life 为正义而战; 爱你的同胞; 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其终究不过是个百年前的美国富商曾经的后花园, 说不上有什么人文价值。 以双方高调示爱的用心,却选择此处举办复婚典礼,  不免感叹婚庆团队对新郎新娘过往历史之了解的匮乏和想象力的缺失。

拜习会, 2023年11月15日于美国加州FiLoLi Estate
拜习会, 2023年11月15日于美国加州FiLoLi Estate

 

FiLoLi庄园
FiLoLi庄园

 

这是因为,近在咫尺毗连旧金山国际机场的以Anson Burlingame 命名的小镇Burlingame,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应该成为举办这场破镜重圆的婚宴的理想所在。

Burlingame 公共图书馆
Burlingame 公共图书馆

 

Anson Burlingame, 1820年生于纽约。对于粗通本国历史的美国人来说, Burlingame是位生活在两个世纪前的政治家,共和党创始人之一,林肯总统的亲密战友,废奴平权急先锋。而对国际关系史有所涉猎的人们可能知道, Burlingame曾于1861-1867年获林肯选派,担任首任美国驻华大使。

位于Burlingame图书馆内的Burlingame雕像
位于Burlingame图书馆内的Burlingame雕像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有个很传统的中国名字”蒲安臣”的美国外交官,因为在华期间不遗余力地推行对华合作的外交政策而获得中国政府高度信任。即将卸任回国的蒲安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被中国政府礼聘为近代中国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欧美,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争取和平发展的空间全力奋斗。也就是说,蒲安臣同时是今天出席大婚的伯恩斯和谢峰这两位伴郎伴娘的祖师爷。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中国驻美大使谢峰
中国驻美大使谢峰

1868年蒲安臣中国代表团出访的第一站,正是今天婚宴所在的旧金山。在旧金山期间他购买了一片土地,计划退休后来此居住,即是今天Burlingame市所在地。在代表中国出访欧洲期间,蒲安臣成功说服当时世界头号强国大英帝国公开承诺不以武力相逼,不施加压力,转而实施友好合作的对华政策。在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也做出了类似的承诺。

蒲安臣使团
蒲安臣使团

 

而转访欧洲之前,蒲安臣在华盛顿代表中国政府与自己的母国代表,前领导西华德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平等互利的友好条约: 蒲安臣-西华德条约。条约声明,美国尊重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支持中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改革开放和以自己选择的速度完成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可向对方各大城市互派领事,中国外交使团享受英法俄等列强的外交使团的待遇。条约承诺,中美两国人民,可以自由移民并在对方的国度享受该国公民的教育及其他相关权利及福利。

蒲安臣-西华德条约的条款之一
蒲安臣-西华德条约的条款之一

 

因为这份条约,从四年后的1872年起,在国家主席慈禧和国务院总理奕䜣的亲自批示下,在封疆大吏曾国藩,丁日昌主持下,在耶鲁大学第一位华人毕业生容闳的积极操办运作下,中国分四批向美国派遣了120名幼童留学美国近十年,从此开启了此后一百多年中国人留学海外的风潮。这些来美时不足14岁的幼童,全部分散寄宿在美国东北部爱好和平的普通美国人家庭中,在当地知名中小学接受教育;之后有五十多位进入了包括哈佛耶鲁和哥伦比亚在内的世界名校继续深造。归国后这批留学生大多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就有:第一次实现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推动庚款留学计划的驻美大使梁诚;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

。。。

在一个焦裕禄和白求恩故事是全体公民必修课的国度,却几乎无人知道蒲安臣在这次代表中国出访途中积劳成疾,倒在了冰天雪地的圣彼得堡。就是那个给蒲安臣各种使绊,拒不追随英美对华实行友好外交政策的罗刹国首都。客死他乡的蒲安臣,享年不足50岁。病逝前有感于工作的艰难和自己的健康状况,蒲安臣在从巴黎给友人的书信中写道:“我希望我已为中国争取到了与西方列强公平竞争的环境。。。有时候我觉得我可能撑不到这次出访结束。压力实在太大了。世界只看到我每天觥筹交错,光鲜亮丽的一面。但手头的工作让我感到痛苦和焦虑。那些所谓的荣誉,不过是死海之果,每个人都想得到,但没人想真地品尝。“

(I hope I have secured for China fair play from the nations of the west. England has left the old Palmerstonian policy and has met my wishes most fully. The other nations will do the same. I sometimes think that I shall not live through this mission. The stress is too great upon me. The world only sees the splendid side. I see the work and feel the pain and anxiety. What dead sea fruit all these honors are, and though sought by all they are enjoyed by none.)

蒲安臣病逝后,蒲夫人在从欧洲写回的家信里写道: “(先生说过) ‘我个人没什么可恐惧的。但我真希望自己能多坚持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完成剩下的出访列强的工作,就死而无憾了’ “。。。

[Anson said] whatever comes, I do not fear personally. I am as ready to go as I should be ten years hence. But I would liked to be spared to visit the other powers. Then my work would be completed.

“相比我个人失去先生的悲痛,我很难不想到那些(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他曾用尽全部心力为之奔走奋斗只至献身的亿万穷苦人们(因为他的离世而)蒙受的损失。“

I try not to be selfish in my grief, but to think of the loss to those poor people for whom he was working with all his heart and mind and in whose cause he died…

蒲安臣及夫人遗物
蒲安臣及夫人遗物

 

蒲安臣没能在自己计划退休之地享过一天清福,而是倒在了为几万万不同肤色的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权而斗争的路上。在寒冷的圣彼得堡,他的遗体躺在鲜花翠柏之中,身上覆盖着黄龙旗。病逝之后他被中国政府追授为副国级领导人。而在他的祖国,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他,仅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就多达三个,其中就包括这片他计划的退休之地。

蒲安臣墓地,位于麻省剑桥的Mount Auburn公墓
蒲安臣墓地,位于麻省剑桥的Mount Auburn公墓

 

 

此后的150年, 持续上演了中美两国相爱相杀的好戏。今天,在豪华的专机呼啸而来,浩荡的车队前呼后拥地去FiLoLi庄园做秀的时候,却没有人指出,最恰如其分的秀场,其实就在离他们专机停机坪不足一英里的地方。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这样完美的错过,勾勒的或许不仅仅是政客们的无知,掩盖的更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们长期刻意埋葬的历史。而这样的无视,何尝不是当今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对自己及对方的历史了解程度的真实的写照呢?只有当那些聚集在280号公路两旁手捧塑料花摇旗呐喊着厉害了我的国的人们,那些生活在硅谷已经或正在实现美国梦却从未想过在Burlingame驻足的人们,以及生活在太平洋两岸的17亿的普通百姓们都对 Burlingame和蒲安臣以及他所代表的致力于两国真正和平与友好事业的人们过去200年的努力都有所了解的时候,这样的复婚才不会一再上演。而即便上演,婚庆之处的选择也会更有诚意。

位于Burlingame高中旁的蒲安臣纪念公园
Burlingame

Burlingame画像
Burlingame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