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姐姐(催人泪下)

Reading Time: 2 minutes

作者:谷世斌                           朗诵:孙阳

朋友,你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旅居加拿大的谷世斌先生的投稿《我的好姐姐》。

作者谷世斌(前排左一)与父母、姐姐及哥哥们的全家福

我在20世纪50年代末降生,成为父母和家人疼爱的谷家老儿子——“老七”。我上面有一个姐姐和五个兄长,姐姐和我在家中排行是一头一尾,长姐幺弟,血缘再加天然,有着特别的亲情。姐姐从小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特别高,特别重要,特别亲近。母亲去世得早,我后来也体会到了,姐姐对我的大爱里面其实也饱含着深深的母爱。

天有不测风云,二十年前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最亲爱的、也是唯一的亲姐姐因病不治,依依不舍地永远离开了我们。永远成为我们心中的最痛!

我知道,在医院手术台上的最后时刻,她一定放心不下爸爸和家人,也一定更放心不下最疼爱的“老七”……

我记忆中的姐姐,爱笑、健谈、聪明、能写,还十分顾家,是个真正秀外慧中的好姐姐。姐姐长我十八岁,她上天津中医学院时我五哥、六哥还有我都很小。她心里永远惦记着爸爸妈妈和弟弟们。每个星期六下午,姐姐都是背着她的花布书包从学校准时回家过礼拜天。我清楚记得,姐姐一进家门就会高兴地说“姐回来了!” 哥哥和我都高兴地围着她转,望着那个花书包。姐姐总是笑着,慢慢地从书包里拿出她带给我们的好吃的:有学校食堂买的肉包子、蒸饼儿、炸小鱼儿、四喜丸子……。有一次还给我带回来好几只蛐蛐儿,最能打斗的一只还成了“常胜将军”。长大了我才知道,那都是姐姐省吃俭用给自己弟弟们买的,她自己却舍不得吃!那年月,生活多困难哪,姐姐的心里是多惦念着爸爸、妈妈和她的弟弟们啊!

我才几岁时,妈妈身体不好,姐姐怕妈妈累病了,总是帮着她洗衣服做饭,并照看还小的我和六哥。我小时候比较好动、不着家。一会儿不知哪儿摔伤了,一会儿和邻居的孩子打起来了,每天在外面玩得脏兮兮的,我那一双小黑手冬天时手背上净是裂口儿,姐姐每每看了,心痛得直掉泪。我没少给妈妈和姐姐添麻烦。我至今还记得,文革中姐姐从上海串联回来,为我们讲大上海城隍庙的故事,从此我就记住了上海有个城隍庙。姐姐还打开一包包的上海果脯、米糕、大白兔糖什么的。告诉我们每人只能吃一个,多了没有。

一九七一年妈妈去世了,我那时才十二岁。姐姐担心学校放假我没人管会出问题,又惦记我的生活,一连几年都接我到唐山255医院姐姐姐夫家去住。在部队医院大院,我度过了许多快乐的寒暑假,结交了不少同龄小伙伴儿。

记得我们一起在院子里的石头桌子上吃饭,边吃边聊,菜饭不够了就到对面的食堂去打。那时大院食堂做得西红柿炒鸡蛋怎么那么香啊!姐姐待我和她的女儿们一样,好亲好亲。一次我说腿痛,姐姐就给我买了新秋衣秋裤,至今我都觉得暖暖的。我对姐姐的印象甚至比妈妈还要深。

1978年姐姐在唐山地震后重建的劳动中不幸被砸伤。她与病魔顽强斗争的十年,也是我们姐弟一起度过的欢乐与痛苦交织,永生难忘的十年。

十年中,姐姐几次住院,记得我下班后常常直奔医院,照顾姐姐、帮姐姐锻炼、捶腿捶腰、鼓励姐姐,病房里常常是欢声笑语。姐姐和护士长说“一天不见我老弟弟,心里就不踏实,我的弟弟各个好。”姐姐爱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说我五六岁的时候是六哥的尾巴,哥哥走哪儿我走哪儿……

姐姐最爱爸爸妈妈和我们,她一直到去世之前还念叨我们……

可惜呀!可惜!妈妈和姐姐都早早的离开了我们!我们好想念你们啊!我的好姐姐,在天堂安息吧!弟弟们永远怀念你!

作者:谷世斌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高级经理,天津商会副会长。心系祖国和家乡的发展,积极组织与参与各类联谊活动与慈善活动。
朗诵者:孙阳

主持人 播音指导 天津市百名杰出女性
天津市文明服务形象大使  天津市和谐医患宣传大使
天津市无偿献血形象大使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经作者授权转载。来源:孙阳读书 微信:sunyangdushu

永远的春江花月夜

Reading Time: < 1 minute

作者:谷世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名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典雅、端庄、祥和的神韵深受人们的喜爱。乐曲以委婉古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的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象,赞颂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名为《夕阳箫鼓》。此外还有《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称呼。浔阳是今天江西九江的古称,白居易在他的名作《琵琶行》中留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诗句。使浔阳这个古地名很有些名气。1895年这首名曲首次被李芳园编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一书中。大约在1925 年。上海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这首歌曲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定名为 《春江花月夜》。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多次整理改变,更臻完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全曲共分十段,除第十段尾声外前九段都有一个很富于诗意的标题,依次是:江 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声远濑、欸乃归舟。

中华大地壮丽多姿的山河,自古以来激发了无数音乐家们的创作激情,他们凝山水于丝竹管弦之中,以一首首优美的旋律抒发出对祖国母亲的深切热爱和赞美之情。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中国保留下来的古典名曲中,像《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流水》、《梅花三弄》、《阳春白雪》等情绪意境大多以静为主,像《十面埋伏》那样描写激烈冲突的曲目是不多见
的,这与我们的民族特点有关,与儒家的中庸学说提倡的中正、平和的修身养性之道有关,也与道家倡导的“返璞归真”“清净自然”的主旨有关。看过明代小说《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道,罗贯中笔下的隆中草堂正中有一个条幅上面写到“淡泊以明智,宁静而致远”表现了诸葛亮远大的报负胸怀和高洁的人品,同时也是封建时代很多知识分子的座右铭。这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和人生追求,与《春江花月夜》一类作品的意境刻画,正是相吻合的。一直到现在人们所喜爱的也大多是那种歌唱性、抒情性强优美平缓的音乐,而节奏强烈的重金属、快摇滚的作品,听众范围并不广。

《春江花月夜》古朴典雅的旋律富于歌唱性,它将春、江、花、月、夜五种自然美景集于一身的细致传神的描绘启迪了很多后世词作家的创作灵感,先后有多种填词版本问世,使乐曲变成为可演唱的歌曲,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这首名曲更广泛的流传。下面就请欣赏由王健填词、彭丽媛演唱的歌曲《春江花月夜》。

(江楼上独凭栏,听钟鼓声传,袅袅娜娜散入落霞斑斓。一江春水缓缓流,四野悄无人,惟有那淡淡袭来薄雾轻烟。看,月上东山,天宇云开雾散,光辉照山川。千点万点洒在江面上,恰似银鳞闪闪。惊起江畔一只宿雁,扑楞楞飞过了江面的杨柳岸。听,清风吹来竹枝摇,摇得花影零乱,幽香飘散。何人吹弄,笛声箫声箫声笛声,和着渔歌自在悠然,欸乃韵远,飘向那水云深处,芦荻岸边。唯有那渔火点点,伴着人儿安眠。春江花月夜,怎不叫流连。)

由王健填词彭丽媛演唱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清丽委婉,音乐处理上依然是以静为主。而下面这首由张鼎盛填词,彭修文编曲,朱桦演唱的独唱、伴唱版本在意境上特别突出了静中求动,以展现月夜中一江春水浩荡奔流和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的景象,听来别有一番风味。

(江上明月升,江畔花如锦,江水浩荡,花影婆娑,明月照恋人,。白帆片片,渔火点点,春江景色多么迷人。啊,月圆花好,夜空宁静,江水奔腾波光 潋滟,江天一色,万里无纤尘。远山倒影,奇峰巉 岩,绰绰影影,好一派人间仙境。听!江涛呜呜,水鸟咕咕,春风呼呼。这声音就像那急流湍湍。花影疏疏,真叫人浮想联翩,徘徊踯躅。看,皎洁的月亮,稀疏的星星,在那纤云中穿行,碧空深邃无垠,破碎的月亮,回旋的涡流,江上的月亮多么迷人!圆月、春花、江潮、云影。构成如画美景,幽雅清新,悦目赏心,真叫人心旷神怡触景生情。)

“春江花月夜”最早作为一个篇目名称,相传最早起始于南北朝后期陈后主(即陈叔宝)的词作名,后来到隋唐时代有很多文人都有同名之作,而流传于后世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唐代张若虚创作的长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 江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全诗共 36句252字,充满诗情画意。

作为音乐作品的《春江花月夜》与文学作品的《春江花月夜》,虽然名称相同而实际在创作上并不存在相关联的因果关系,但在内容和意境上却有异曲 同工之妙。在韵味和品位上共同闪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品的光辉。

由上海作曲家徐景新编曲的女高音独唱《春江花月夜》,作品的意境令人想到朱门玉户灯火楼台的贵族之家,一位贵妇人眼望月色江天发出了心中的咏叹。

(啊!江上明月升,江畔花如锦,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 十九世纪末叶,西方的音乐艺术和音乐理论传入中国,中国的音乐家们将这种外来的艺术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在不停的探索中创作出很多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也先后被改编成木管五重奏和钢琴独奏 等形式。请欣赏黎英海编曲的钢琴曲《夕阳萧鼓》。

作曲家陈培勋以原曲为素材,原曲意境为基础创作了交响音画《春江花月夜》,管弦乐队细致入微的表现力和丰富多彩的音响为这首名曲增添了新的韵 味。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犹如一条长河,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一路上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又接纳百川而兼容并蓄不断发展壮大了自己。这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动态观念,既在继承又在不断发展改变和丰富自己。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来自遥远的过去,更在于它总是在使自己适应新的发展。《春江花月夜》以及中国为数众多的民间乐曲,一方面本身是一件活的文物、一件精
美的艺术品,同时又是极难得的创作素材,在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中显现出千姿百态。这正如一位美丽的姑娘,因不同的妆扮而仪态万方。雍容华贵也好。 清新明丽也好,质朴自然也好,素雅端庄也好,活泼矫健也好,它的本色不改,它的神韵依然,它将永远在人们的心头驻留,永远的光灿夺目。啊,永远动人的《春江花月夜》。

(同名音乐专题节目《永远的春江花月夜》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荣获1996年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三等奖, 1996年天津广播文艺节目评选一等奖。 撰稿:谷世乐  ,编辑:谷世乐、闫璞,播音:路芳,录制:高雪松,监制:王大方、郑永志)

编者附:

《春江花月夜》歌词:

江楼上独凭栏,
听钟鼓声传,
袅袅娜娜散入那落霞斑斓,
一江春水缓缓流,
四野悄无人,
惟有淡淡袭来薄雾轻烟。

看……
月上东山,
天宇云开雾散,
云开雾散,
光辉照山川,
千点万点,
千点万点撒在江面,
恰似银鳞闪闪,
惊起了江滩一只宿雁,
呼楞楞飞过了对面的杨柳岸。

听……
清风吹来竹枝摇,
摇得花影零乱,
幽香飘散,
何人吹弄笛声萧声?
萧声笛声,
和着渔歌,
自在悠然。
艾乃韵远。
漂向那水云深处,
芦荻岸边,
惟有渔火点点,
伴着人儿安眠。
春江花月夜,
怎不叫人流连?

点赞老中医

Reading Time: < 1 minute

(宾州)  谷世强

早春二月,大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正在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老中医》已经从大陆开始热到了北美。

我在温哥华的五哥是西医,平日真是百忙。今天,他特意发微信说《老中医》影响大了,他也要抽空追剧。《老中医》的男二号演员冯远征参加了中国两会。他在温哥华的学生转发了冯远征的微信,介绍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4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第十三次会议文艺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的一幕: “谈到传统文化,政协主席汪洋指着我对习近平主席说:‘最近在看他演的《老中医》’。习近平主席对我说:‘我知道,可惜,我没有时间看。你爱人(梁丹妮)也在这部戏里有演出’。我说:‘是的’。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主席这么忙,还如此关心一部电视剧的播出,还能说出这部剧是我和我爱人一起出演,真的令人感动。”。

有意思的是,我家从《老中医》开播起,也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追剧热。我虽远在美国,但家里装有SUNTV机顶盒,早餐时间正好是国内黄金时段,与国内的家人同步追剧一点不耽误。弟弟世斌在西海岸的温哥华时差更大,但也照样能追剧《老中医》。我太太则不喜欢受大陆央视黄金时段限制,每天上网从YouTube上追剧《老中医》。YouTube上还能看到央视一套采访陈宝国等剧组主要人员的《据说很好看》节目和《老中医》的先导预告片等。我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亲朋和同学通过央视直播和YouTube追剧《老中医》的也很多。看来,《老中医》已经成功地热出了中国,也正在热遍春暖乍寒的北美华人市场。

为什么我们海内外家人都喜欢追剧《老中医》呢?因为父亲谷济生就是天津的名老中医。名如其人,2009年2月,父亲以93岁高龄从天津驾鹤西去,他一生悬壶济世,是天津市最早一批享有国务院津贴的名老中医,也是知名的中医肝病专家。而且,我们唯一的英年早逝的亲姐姐谷世敏是天津中医学院科班出身又深得父亲亲传的老中医。我大哥谷世喆教授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班出身的现任北京市名老中医,我大嫂张兆同教授跟我大哥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同班同学,当然也是科班出身老中医了。

天津名老中医谷济生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海外不仅能看到大哥谷世喆多次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开讲的中医养生保健讲座,而且还能在YouTube 上看到大哥谷世喆教授针灸取穴方法和他临床治疗的视频。所以,我们海内外家人争相追剧《老中医》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家人特别喜爱看《老中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明星陈宝国给老中医翁泉海演活了,的确很像中医。 他诊病望闻问切的动作神态和说话语速口吻特别是他的形象,跟我们心目中的老中医、父亲谷济生实在是太相像了!这不,在温哥华的弟弟世斌接着我大哥和在天津的二哥讨论《老中医》的话题在我家微信群里说 “正在温哥华跟踪观看,陈宝国戴眼镜的样子让我想起咱爸五六十岁时候的形象”。 我二哥谷世宁是北大物理系毕业的,没有学医,他接着就回复弟弟说 “我昨天还和你二嫂说同样的话呢!”。

我记忆中的父亲高度近视,个子高、头发白,很有主任医师范儿。父亲一生没有其它嗜好,就是给患者看病和阅读医书杂志并翻阅报纸新闻。每天即使是午休,也是睡前阅读我家订阅的中医和西医期刊杂志,手不释卷。他高度近视但开出的每一个中医处方都如同书法杰作,工整规矩没有一点含糊差错,每一份有父亲签名的处方,都被书法和中医爱好者收藏。10年前,家父去世后,网上竟然有人拍卖和收藏父亲的手书处方,不知道是谁人从哪里收集到的。天津市第一医院肝病研究所的牌匾就是父亲的书法手迹。

1976年唐山大地震殃及天津,我家当时住平房,父亲卧室的内吊顶给震坏了,石膏碎片散落在床上、地上。地震时,我们陪着父亲慌乱中跑到院子外面的马路中央,没拿父亲每天睡觉时放在枕边的近视眼镜。没有近视镜,父亲真是啥也看不清楚。所以,那时19岁的我身体灵活反应快,趁着没有余震返回家里到父亲床前拿到他的近视镜就立即跑了出来。有了他的高度近视镜,父亲在地震棚里和医院诊室又忙着给病患们诊病开处方了。越是遇到大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病患越多,父亲就越是从早到晚的忙。

《老中医》中不是有翁泉海舍命自费到矿上为穷苦矿工治霍乱一场戏吗?现实生活中,响应国家号召关掉已然成名并且收入丰厚的私人诊所,到天津市第一医院建立中医科的的父亲,在1958年就赶上了医院附近的天津东货场内化学品仓库大火,很多工人中毒昏迷不醒,西医一时也没有现成的特效药可用。面对中毒患者的生死存亡,父亲精心诊治,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和医者担当大胆用药“活羊热血” 解毒,最终让中毒的工人患者起死回生并且痊愈。当时的《天津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报道了父亲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医德和医术,在天津又一次弘扬了中医药学。

父亲妙手回春的病例很多,但他一生做人谦虚低调。记得那是1980年前后,太太跟我认识谈恋爱不久,她的同事穆师傅的儿子患有当时让天津和北京多家大医院束手无策的严重肝病。当穆师傅得知我太太跟中医肝病专家谷济生有我这一层关系后就“走后门”找到父亲给他的儿子诊病。父亲确诊后告诉穆师傅,他儿子的肝病不是不治之症,有治!果然,穆师傅的儿子服了几付父亲辨证施治的汤药后病情大有好转。大约半年后,穆师傅的儿子肝功能恢复正常了,孩子甚至可以在学校跟同学一起踢足球了,穆师傅的儿子得救了!从此,每年春节前,回民穆师傅都会精选一块上好的羊肉来我家看望父亲致谢,年年不断。我和太太结婚时家具还凭票供应呢,穆师傅亲手给我们做了特实用的玻璃门书柜,也是感谢父亲救他儿子一命之恩。父亲行医治学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现在,我的书房墙壁上还悬挂着父亲当年赠送给我的书法横幅:自强不息!

《老中医》翁泉海的故事发生在南方的大上海。1917年出生的老中医父亲谷济生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北方大都市天津悬壶济世直到病逝。1932年,他考入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经过4年寒窗苦和施今墨先生的亲传,1936年父亲以优异成绩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立即返回家乡担任河北省玉田县医院院长。与《老中医》翁泉海在家乡孟河开诊所,然后又在那战争动荡的年代举家搬迁到附近的大上海行医闯天下一样,在家乡玉田县行医名声鹊起的父亲,也在那战争动荡的年代不得不带着母亲和我姐姐、大哥和二哥辗转来到天津行医治病闯天下。不同的是,父亲是中国第一代华北国医学院科班出身中医师,深受施今墨先生中西结合思想影响,1956年就放弃自己在天津已然小有名气而且收入颇丰的私人诊所,响应国家需要受聘到天津市第一医院并创办了该院的中医科。从此,父亲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天津市第一医院,培养出很多名如今天津市的名老中医。

今天追剧央视一套《老中医》第17集,看到以翁泉海为代表的上海老中医在国民政府“废止旧中医案“中拍案而起去南京顽强抗争捍卫中医中药这场大戏。其实,网上搜索关键词施今墨先生的话,近代史中1929年在汪精卫的国民政府提出《取缔中医案》后,立即从北京挺身而出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并联合各省中医到南京政府请愿抗争的北方中医请愿团组织者正是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1954年4月, 施今墨先生当面向周总理提议,中国要建立中医科学研究院、中医医院和中医学院,形成振兴中医的完整体系。他还向周总理建言,要开展中西医结合事业,提高中医地位。

1932年施今墨先生在北京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就一改中国自古都是通过师承家传带徒方式培养中医的传统,遍请中西医名师来校授课,既系统教授中医的望闻问切和伤寒金匮以及辨证施治,也系统学习药物学、西医学、解剖学、病理学甚至法医学,为中国培养出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

施今墨先生和父亲那一代开明老中医深知中西医各有各的局限性又各有千秋,必须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才能振兴中医药学的道理。我在观看《老中医》时也想到屠呦呦借助中医指路实现中国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没有屠呦呦深刻领悟中医《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古老中医验方,就没有这诺贝尔奖的科学发明灵感。

当古老中医药验方触发的灵感与在北大医学院受过正规药物化学教育训练后又改学中医的屠呦呦发生碰撞时,就火花四溅了。

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在中医验方启迪下采用现代科研手段对黄花蒿进行乙醚萃取和钝化,人类的福音、疟疾病害的克星青蒿素终于诞生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国荣获的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就是这样神奇地与东晋时代的老中医验方有如此的不解之缘!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其实, 屠呦呦也算得上是一位老中医了。她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又接受了两年中医培训,一生都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长江后浪推前浪。近日,我大哥谷世喆教授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了科技二等奖。

从民国时期《老中医》翁泉海、施今墨先生到父亲谷济生到今天我大哥谷世喆教授这新时代的名老中医,都在自强不息地丰富着伟大的中医药宝库。经过一代代老中医的不懈努力,走向科学现代化的国粹中医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造福于人类健康福祉的明天还远吗?

我们追剧《老中医》,缅怀九泉之下的父亲和姐姐,我们点赞老中医们的救死扶伤医者仁心!

经作者授权转载。原载于3月14日《侨报》,电子版链接: https://ny2.uschinapress.com/category/5902-3-14-2019.html

北上的雪雁

Reading Time: < 1 minute
 

腾空茫茫雪,落湖点点帆。春风渡归雁,夕阳道晚安。

 

又到看雪雁的季节了。每年2月底至3月中,十几万只雪雁会在北上的途中在中溪湖野生动物管理区(Middle Creek Wildlife Management Area)停留歇息补充体力,这里是它们春秋两季迁徙途中的休息站。中溪湖位于宾州东南部,之所以叫做管理区而不是保护区,是因为这里允许打猎,但是必须申请许可证和遵守一些规则。 中溪湖离我家一个半小时车程的距离,因此我们有幸可以很方便地目睹雪雁齐飞的壮观景像。

雪雁们南北为家,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身外之物舍不得丢下,它们说走就走无牵无挂地去寻觅舒适的栖息美地。夏天,它们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丹麦的格陵兰岛和西伯利亚等北部凉爽地区繁殖后代。冬天,它们到墨西哥等北美南部温暖的地方躲避严寒。雪雁每年两次长途迁徙,春季北上和秋季南下,迁徙的路线主要固定在北美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以及密西西比和中部航线。迁徙往返的路途长度超过5千英里,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50多英里。雪雁以“V”或“U”形或直线列队飞行,这是因为前面雁子煽动翅膀产生的涡流可以使后面的雁子节省将近一半的体力。 没有地图,没有GPS导航,它们可以丝毫不差地往返目的地并且年年都在途中相同的地方调养歇息。不用上大学,没有科学家,它们却知道利用流体动力学来节省体力。不需要天气预报,它们知道何时应该启程,也懂得充分利用风向助航。动物有很多的生活本能是令人惊叹的,自认为聪明的人类有许多发明创造的灵感都是拜动物所赐,说动物是仿生学的老师当之无愧。到底是人类聪明还是动物聪明,这要去问创造万物的上帝,但是从自身的生存能力来讲,动物绝度是强者,人类甘拜下风。

我一直以为雪雁在水里晃悠并偶尔来个倒立扎入水中是在寻找小鱼小虾,其实并非如此。雪雁是非常贪吃的素食动物,几乎所有的植物,从籽、根、茎、叶、花、果和粮食等都是它们的美味。它们在水上只是休息玩耍,顺便洗个冷水澡而已。雪雁不仅是飞行能手,还是行走和游泳健将,小憩的方式包括卧在地上、单腿站立或在水上漂浮,夜晚则睡在摇篮一样晃晃悠悠的水床上。

按我们的纪年法算,雪雁寿命为8年,两岁开始寻找配偶,三岁开始生儿育女。雪雁伴侣是一夫一妻从一而终的,虽然没有一纸婚约,也没有牧师领着在上帝面前发誓,却可以不离不弃相守一生。我很好奇雪雁夫妻有没有性格不合吵架拌嘴闹离婚的呢?有没有吃着碗里还惦记着锅里和小三儿小四儿鬼混的呢?

到达北方以后,在5月底至6月初,母雁们开始寻找繁殖地点并为自己搭建产房,它们大多选择自己出生的地方做窝,记道儿的能力超强,不像那些高度依赖导航仪的人离开GPS就不知道往哪儿走了。母雁一般一次产蛋3-5个,然后它会从自己的胸前拔下羽毛铺垫在窝里来保护它们,经过22-25天的孵化小雁才能破壳而出。在这期间,公雁会守在窝的周围保护母雁和蛋的安全,箭在弦上随时准备与来犯者投入战斗。小雁出生后几个小时就可以在父母的保护下自己觅食,42-50天以后就可以展翅飞翔了,迎接它们的是在秋季南迁的途中跟随父母去俯瞰世界。

救救华为:漫谈华为的“宿命”和中国的民族主义

Reading Time: < 1 minute作者:龙烈生

华人圈从来就没有平静过。自去年12月以来,更是吵翻了天,原因只有一个:华为CFO兼副董事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这件事情更是把海外华人撕裂成了更细小的碎片。这个现象和后果,本文暂且不谈。


被加拿大扣留的华为CFO孟晚舟女士

中国政府的发言是从来没有过的强硬,上来就要求放人,而且以最快的速度逮捕了两名涉嫌危害了中国国家安全的加拿大籍人士。是司法独立还是对加拿大报复,相信每一个关心中加关系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结论。紧接着,2019年1月14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应辽宁省高级人民高院要求,重审加拿大谢伦伯格(ROBERT LLOYD SCHELLENBERG)毒品走私案。由去年11月20日判的有期徒刑十五年, 改判死刑。本来中国有世界上最严厉的毒品法,而且谢案涉及到222.公斤海洛因,性质极其恶劣,如果在去年11月判这个毒品走私犯死刑,毫无争议,全世界都应该闭嘴。可是啊同学,这是同一家法院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判决居然有如此之大,难怪“友邦人士莫名惊诧”。或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然何以体现司法自信?


加拿大人谢伦伯格接受中国司法审判(图源:AFP)

也活该这谢伦伯格倒霉,你说你一毒贩子,在一审时认罪不就得了,偏偏一身西方人的自以为是,居然在中国上诉?再说,你实在要上诉的话,难道不能等到孟女士释放后再进行?

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官方一直强调这些与孟案毫无关系,偏偏网友们不买账,一定要把这些事件跟孟案连在一起。是也?非也?

有一点是明确的:十三亿中国人齐声声讨。在美国这个“假想敌”面前,中国官民空前一致。加拿大不幸被东方飞驰而来的流弹击中。加拿大的不幸在于她成了一个假想的、虚拟的战场。

“好戏“当然才刚刚开始,因为孟晚舟女士还没有被释放。

先假设孟晚舟女士确实是中国公民,  中国政府对“落难的”海外公民出手相救,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虽然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国际惯例或者规则可循,但是至少2017年美国总统川普就把三位在中国偷窃的运动员捞了出来。这三位UCLA的运动员本来可能要面临10年牢狱之灾的。(英文报道:https://www.nbcnews.com/news/sports/ucla-athletes-arrested-china-thank-president-trump-their-release-n821111)。中国是一个“讲面子”的国度,既然川普出面了,而且三个大学运动员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再说川普肯定没有否认这三名运动员犯罪的事实,中国政府放人,大家都有面子。可是这次中国政府要求美加释放孟晚舟女士,不是要求美加政府给中国面子,而是直接指责美加“违法”抓人。当然,美帝已经等孟女士很久了,这个面子恐怕也给不了。反正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在叫嚣对方”违法“,这一点各个强权惊人地一致!

在中美因为贸易战而关系紧张之际,“抓”华为的人尤其敏感,而且是不是符合美国利益,也确实有很多争议。但是,“抓”得合法不合法,在中国之外,似乎是争论最少的。(这里有一个帖子,对法律方面的问题讲得比较清楚:《为什么加拿大能替美国扣人?真的是美国的狗吗?》 )。当然,中国外交部仍然是很笃定孟女士没有触犯美国的法律的。很多中国老百信也仍然只相信孟女士被捕是美帝霸权主义的结果。加拿大只不过是一”帮凶“而已—而已!

十三亿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激愤?

鄙人试着分析如下:

1)国人认为这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美国把美国国内法强加于中国人和公司头上;

2)国人认为即使华为违规,“抓”孟就是绑架,属于下三路。而且一些海外华人对孟女士多少有点“于我心有戚戚焉“。

3)这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又”一次的群殴,因为西方五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始联合封锁华为,把华为排除在其5G之外,认为华为的电信产品构成国家安全威胁。国人认为逮捕孟晚舟纯属要挟华为,要让华为屈服投降。而打击华为就是为了打击中国。中国近100年屈辱的历史,通过十三亿人们激动的情绪,完美地投射到了“孟晚舟事件”上来了。“孟晚舟”的“华为”, 或者“华为”的“孟晚舟”顿时承载了全中国“复兴”和“复仇”的重任。


一个幽灵,一个“民族主义”的幽灵,在神州大地的上空徘徊。


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暗示”,这个幽灵就会悄悄降临到每个人的身边;或者说在每个人心中悄然产生。


“华为”就是那个勾魂的“眼神”, 那个神秘的“暗示”。


一个“民族主义”的新高潮悄然地来到了中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蔓延, 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无处遁形。


这是华为的“宿命”的结果还是“宿命”的开始?

华为苦心孤诣30余年,终于以民营企业的身份跻身世界“强者”之列。

从公司的成就来看,华为确实非常了不起。《华为问鼎之路》 对华为的辉煌业绩做了很好的叙述。比起华为的业绩,华为在困境面前敢于变革的精神,更值得人们学习。另外一篇文章 《一曲无声的赞歌》 对华为的内部管理革命做了非常精彩的记录。

近100年来,“落后”成了中国的标签。终于,“华为”独领风骚,在5G等多个领域领先世界。尽管华为是一个民办企业,一再申明与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不是股东或者雇员,与你也没啥太大关系。但是,广大的民族主义者肯定不答应!既然一个靠全国的力量成功的女排可以成为民族体育复兴的象征,是丢掉”东亚病夫“称号的开始,那么,”没有背景“, ”没有资源“的华为自然就是中华科技复兴的铁证。

“科技兴国”是多少人的梦想!

但是多少人都把梦想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这个”别人“现在就是”华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华为融为一体了,因此都很自豪。

所以,任何针对华为的行为,说华为”违规“ 也好, 说华为”窃取技术/商业“机密也罢,先不管是否有证据,反正就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围剿,和对每个以华为为傲的中国人的打击。


华为俨然成了一座“神庙!


任正非就是”华为神“!


孟晚舟是暂时跌落尘埃的“华为天使“!


不能质疑!不能亵渎!


中国,你真的准备把华为变成一座“神庙”吗?


华为,你愿意变成中国的一座“神庙”吗?


华为始创人任正非周四(17日)晚于广东深圳的华为总部接受外界访问

海内外华人把任正非和华为捧上天。这种吹捧,甚至都到了违背任总自己的意愿的程度。华为也好,任正非也罢,只是大浪淘沙里面出来的一粒金子,但是不是国人应该顶礼膜拜的皇冠上的明珠。而且,对华为和任的夸赞本身很多言过其实。以5G 为例,华为主要是在基站的建设方面领先,在5G手机芯片方面,落后于三星和高通,跟英特尔基本持平,可能略领先英特尔。西方五眼集团针对的也主要是华为的基站。

华为,一个在业务上很成功的私企,被寄托了国人反美的情怀,不堪承受之重,最终可能压垮该企业。犹如怀才不遇的父亲,把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最终可能把本来优秀的孩子毁了。

“极端的民族主义”,犹如雾霾,遮天蔽日。如果没有了睿智的阳光和冷静的月色,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就只有那一步之遥的能见度。它让一个民族既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对手,更看不清方向。

救救华为!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费城废话》

当你老了,就去加州吸毒(诗)

Reading Time: < 1 minute

龙烈生 


(图片: Josh Edelson, AFP/Getty Images)

当你老了
就奔赴加州
那片自由的吸毒乐土

当你老了
就抛开一切俗务
去加州享受吸毒的乐趣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眼睛发绿

生活仍然美好
吸毒可以那么自由
还有各种免费的政府服务

当你老了
风吹过大麻的香味
沁入肺腑

当你老了
大麻辉映你的倩影
谱写绿色的爱慕

当你老了
灵魂可以不要
大麻是你的支柱

当你老了
也来加州吧
做不见不散的毒友

灯火昏黄不定
神志迷离不清
眼前个个美女

人和人的距离
原来可以如此贴近
只隔着阿娜多姿的毒雾

森林大火呼啸而过
大麻的儿女
载歌载舞祈求降雨

当你们都老了
可以在毒海里荡起双桨
把临终关怀推向新的高度

大麻的儿女
终将随大麻而去
没有眷恋和痛苦

一片大麻
一抔黃土
阐释着加州精髓的民主

加州终于成了传说中的“鬼”谷
大麻的儿女一起欢呼
在地狱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费城废话》

“感恩节”后话“感恩节”

Reading Time: < 1 minute作者:龙烈生

“新教徒“与印第安人共享感恩食物。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的“感恩节”刚刚过去。这个“感恩节”,我既没有在朋友圈发“感恩”的鸡汤,也没有在微信群里转发富有营养的“感恩节”图文帖子。只是默默地跟家人吃了一顿“中西合璧”的“感恩节”晚餐。说它“中西合璧”,是因为它既有美式的火鸡,也有中式的“扒鸡”,还有家人自己擀皮、和陷现包的饺子。我对“吃”没啥讲究和研究,也暂时没有兴趣研究,自然是那个只会吃和说的主。本文要说的自然不是“吃”,而是这“感恩节”背后的文化现象。

本来没打算就“感恩节”说什么, 但是看了朋友转发的一篇微博《**:论感恩节》,觉得该说点什么。

过不过“感恩节”、怎么过“感恩节”自然是非常个人的事情。而且我也认为国内对“洋节”那么热衷,也确实搞笑。不过在“全民娱乐”和“全民经商”的文化背景下,为了“娱乐”或者“利益”,国人既然可以创造出“光棍节”这样的节日来,大家为了同样的原因,“创造性”地利用“洋节”也就可以理解了。再说,“崇洋媚外”的土壤从来就很肥沃,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如此。本文无意评说这些现象。

鄙人与这位微博作者素昧平生,而且这是我看到的他的唯一一篇微博。我是想说我对作者毫无成见。但是,我在这么短短一篇文章中看到了太多的成见、狭隘、自以为是,以及貌似理性实则极端的自大。而且,既然这个帖子都能够流到我的手里,应该说很多人认可并乐于传播其中的思想。我闲来无事,点评几句,希望对被误导者有所裨益。

原文:“所以我不会特别讲感恩这件事情,当然我也不会制止别人喊感恩,人人有自己的自由嘛!

但你们就不能换个时候?非要在美帝感恩节来说这个事?——感恩节主要指美国感恩节,此外加拿大、埃及、希腊等国家也有类似节日,总共不到十个国家。

当下国家的竞争本质是文化的竞争,所以在美帝过春节、贴对联、包饺子、扭秧歌之前,我是不会理会它的什么劳什子感恩节的,因为节日承载着文化、传递着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甚至思想,背后有很多东西。“

我前面说过,我对国人的“崇洋媚外”向来是不以为然的。我也不认为国人一定要过“感恩节”。但是,难道国人需要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凡是带有美帝文化色彩的东西,我们都要反对?” 近100年来, 美帝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进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确实,“节日承载着文化、传递着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甚至思想,背后有很多东西“, 如果这种文化、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和谐美好的,为什么要拒绝?难道继续在文化上闭关自守,那些落后的、自私的、狭隘的东西会自动消失,国家会更有竞争力?知道国内现在“反美”有相当的市场,但是很多人似乎还停留在100多年前就被革命导师批评过的“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的做法那个层次。

那种以美帝不过春节,就不理会”感恩节“的傲慢,更是让人觉得实在肤浅。在美帝,人们可以随便庆祝春节,没有人认为那样会降低美国的国家竞争力。很多美国人可能会不理会春节,但是没有哪个是因为中国不过美国的”感恩节“什么的。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不应该也不可能被一个”洋节“摧毁。一个兼容并蓄,取长补短的国家和民族,才是自信的、有前途的国家和民族。

美国总统川普2018年“感恩节”前大赦两只火鸡。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美帝在感恩节会由总统亲自赦免一只火鸡,安排这个幸运儿到动物园颐养天年,然后大吃剩下的火鸡——你不觉得滑稽吗?

吃就吃,装什么装啊!

杀人都麻利得不行不行的,赦免一只火鸡有意义吗?”

这是一种仪式,而且有相当的宗教色彩。这个仪式本身存在的时间不长,大概从 JFK 算起吧,但是它代表一种已经存在很长历史的宗教意义上的宽容。这种仪式本来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任何仪式,特别是宗教仪式,在外人看来,或许多少有点荒缪、怪诞或者滑稽,不能用逻辑来解释。但是如果对每种自己不理解/认可的宗教仪式,都采取这么一种取笑的方式,说得简单一点,是无知;说得严重一点,可能会自找麻烦。“火鸡”属于北美本土的生命力旺盛的动物,后来成了美国”感恩节“的象征,代表着丰收、富裕和多产。这个历史比“赦免火鸡”的历史要长很多。其实”火鸡“在这两个场合的象征意义已经不一样。一定要把他们混为一谈,就是钻牛角尖。

原文:“而且感恩节的由来充满了血腥暴力、恩将仇报、欺骗反噬等等罪恶。

传说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然后,然后印第安人就接近灭绝了,现在只是呆在保留地内仰望星空、缅怀祖先。“

这段文字极其煽情。

首先得承认,美国新教徒/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贩卖黑奴,是美国白人的两大原罪。美国“新教徒”确实对印第安人忘恩负义。但是,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血腥的历史。历史无法重来,更不会停留在原点。每个民族都需要背着自己的历史包袱负重前行。

1621年那个秋天, 刚刚经历过丰收的喜悦的“新教徒”,对印第安人的感激是真诚的。但是“新教徒”首先感谢的是“上帝”。 “新教徒”规定他们船只靠岸的那天,是感谢“全能的上帝”的“圣日”。“感恩节” 那时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1863年,在林肯任内,“感恩节”才正式成为联邦节日。后来才逐渐加入了“世俗感恩”的成份,被人们应该用于生命中、生活中的感恩。”感恩节“的世俗化, 多多少少也代表了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大屠杀的忏悔。如果不理解其宗教背景这一点,就把“感恩节”生搬硬套地跟对印第安人的感恩捆在一起,那不是“有文化”的体现。

那么,”印第安人大屠杀“到底是怎么回事?

图片来自网络

简单地说,“新教徒”定居者越来越多,不断的扩张,导致了印第安人越来越不满。终于于1622年大爆发。 史载,1622年3月22日,星期五,印第安 Powhatan 的勇士们,在没有携带任何武器的情况下,来到“新教徒”的定居点,向他们兜售啤酒,火鸡,鱼和水果等商品。这些Powhatan操起任何可以攻击的工具做武器,杀害了他们看到的英国定居者中所有男人、女人和孩子,不分年龄。估计当时约1/4 的定居于弗吉尼亚殖民地英国人被杀害。后来… 大家都知道了。400年前的英国人也不是什么文明人,但是来自一个教育和科技都要发达很多的地方,”土鳖“印第安人自然不是对手。

“感恩节”不是为了感恩印第安人而设计的。“新教徒”只是在感谢上帝之余,顺便感谢了印第安人。“新教徒”后来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是生存竞争的结果,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而且只要人类没有灭亡,就还会发生。“忘恩负义”也是人类的通病,既不是“新教徒”所特有,且与“感恩节”没啥关系。所以说“感恩节的由来充满了血腥暴力、恩将仇报、欺骗反噬等等罪“, 没有任何根据。

现在的“感恩节”虽然仍然保留当初的宗教含义,但是已经大大地世俗化了。它在宣言一种“感恩主义”,鼓励人们感恩那些在自己生命中、生活中有恩的人。微博作者认为“感恩并不是一个值得强调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太普遍了“, 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真正懂得感恩的人并不多。放眼一看周围:把亲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把朋友的付出,视为感情投资;把同事的付出,视为等价交换…

再看看世界其它地方:你对我好,是你欠我的;我怼你,是你活该…

“感恩应该是一个值得强调的概念, 因为我们确实做的不够”。我们不仅要在“感恩节”这天强调,更要在平时强调。我不担心我的孩子上不上名校,我只担心他两件事:身心是否健康。”懂不懂感恩“,在我看来属于心理是否健康的一部分。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费城废话》

WTO “祭”

Reading Time: < 1 minute作者:龙须草

关于中美贸易纠纷,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正在进行的“贸易战”,或者不期而遇的“经济冷战”毫无影响,但在百姓,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互相的指责和谩骂,总是不过瘾,直到大打出手。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公平”,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现代。时光穿越的错觉,让我无法思考;两国百姓俨然炮灰,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战端既起,哀鸣不已;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鲜血固然可以让一些人清醒,却能刺激嗜血者更加兴奋。而一直以来所谓媒体学者文人的偏见的、粉饰的论调,固然让我鄙视、痛恨;黑屋子里面的鼾声,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悲伤了。我将深味这非现代的浓黑的偏见和狭隘,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这最后的贪婪。没有谁会快意于我的苦痛,因为无人在意。在这“生存还是毁灭”的前夜,且将这菲薄的祭品,奉献于或将逝去的WTO的灵前。

原作于 2018.6.20, 有修改

原载“微信公众号”《费城废话》

潇湘群贤聚费城,中秋佳肴有乡音

Reading Time: 2 minutes编辑整理  龙烈生

长亭外, Lemon Hill 边, 芳草碧连天, 正是野餐好时候。有图有真相。

9/22, 周六, 蓝天白云,阳光温和,微风习习。

Jing 美女近水楼台,早早就去把场地确定了。中午时分,大费城地区约40位湘籍老乡,来自费城及其周边,包括新泽西,相聚于Lemon Hill 山头。 老、中、青、幼四代,有旅居美国20多年的老移民,也有初来咋到的新朋友, 还有尚在怀中和尚未出生的小公民, 共同庆祝中秋佳节。

有年近”八十”的”小伙子“, 带着十几磅的野餐用品, 骑车40分钟,面不改色,“胜似闲庭信步”。确实让我等中青年“油腻男”羡慕不已。

湘女们自然是每次聚会的靓丽的风景线:

小小湘女们更是像小兔子一般在草地上跑来跑去,欢快无比:

咦,怎么没有湘伢子们的照片呢?原来他们都跑得不见人影了…

老移民都在感叹, 出国这么多年第一次和这么多湖南老乡一起过中秋, 高兴得一时话都说不出来了。新一代湖湘俊杰,早就没有了老一辈来美国的那股子寒酸劲。现在的湖湘人士,光参加这次聚会的就有覆盖多个行业,有大学教授、企业家、老板、画家、医生,音乐家、工程师和社会活动家,还有多位在读博士、博士、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放在费城也很合适啊!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虽未见“鹤”,不可无诗。学者诗人赵志根有诗意:

乡音乡土乡情  美食美酒美人
若论风流才俊  唯我大费湘群

鄙人也以一首拙诗结尾:

潇湘群贤聚费城,中秋佳肴有乡音;
湘江河水应已冷,衡阳雁声久不闻;
麓山枫叶昨日红,海上明月今夜升;
相逢何必曾相识,天涯海角皆故人

(本文引用了湘友彭婧、七彩云及赵志根的文字,还有各位湘友的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另注:”大费城湖南老乡群“自2017年9月成立以来,已经有了四次线下相聚活动。可惜,大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工作、家庭忙,或者入群较晚等),目前只参加过一次活动。作为记录:

第一次:大约 2017年中秋前后,在费城“川流不息”聚餐
第二次:大约2018年春节前后, 在费城郊区“旦旦”聚餐
第三次:2018年6月16日,在费城郊区Valley Forge 公园野餐